公豬食慾不振 一檢查發現竟是隱睪症

記者 姚崇仁/報導

對豬農來說,每一頭豬的健康都非常重要。日前新北市一戶養豬戶發現有場內豬隻有食慾下降的狀況,擔心影響生長會造成經濟損失,因此尋求獸醫師幫助,經過診斷豬隻是因為遺傳,導致睪丸停留腹腔未正常下降到陰囊內,所幸在獸醫實施隱睪摘除手術後,傷口已快速癒合並恢復進食。

豬隻因食慾不振,被獸醫診斷出隱睪症。 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新北市動保處指出,這個(2)月初接獲一名淡水區王姓養豬戶反映,他表示場內豬隻有食慾不振的情形,於是由淡水動物之家獸醫師到場了解狀況,發現豬的睪丸在腹腔中,沒有下降到陰囊,研判是隱睪症,只有儘快動手術才能免於被淘汰命運,因此決定直接在豬場內執行手術摘除腹腔內的睪丸。

淡水動物之家獸醫師彭明發表示,一般公豬在仔豬時就會進行閹割,不僅可以加快生長速度,也能避免膻味,而正常豬隻出生後睪丸會下降至陰囊內正常位置,如沒有下降就稱為隱睪症,大部分是遺傳基因導致,隱睪症公豬在成年後除飼養行為異常外,同時還會因賀爾蒙而影響肉品風味品質,公豬體型越大,膻味可能越重,造成農民經濟損失。

至於治療隱睪症的方式,彭明發也表示,隱睪的位置大部分都是在公豬腎臟後方,有時也發現於腹股溝處,隱睪症手術姿勢大多採用仰臥式,比一般的手術繁雜,需要開腹探查,因隱睪位置不同而手術切創傷口位置也會不同,這一類手術常見於犬貓的手術醫療,在豬隻以外科手術解決這樣的問題較少見,一般都是屠宰時才將隱睪切除,這一次執行手術的豬隻在摘除完睪丸後,傷口已快速癒合並恢復進食。

獸醫師動手術將腹腔內的睪丸摘除。 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新北市農業局局長李玟表示,動保處的工作不僅是大家熟知的管理犬貓等同伴動物,同時也會和農民共同為經濟動物健康把關,協助飼養管理經濟動物,不僅可以幫助農民解決問題減少損失,還能讓大眾可以吃得安心。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