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荔枝椿象甦醒 掌握化學防治時機

記者 陳宇/報導

害蟲「荔枝椿象」入侵台灣後,不僅造成荔枝、龍眼等農作物生長不佳,而且還具有腐蝕性的毒液,會傷害人類皮膚。對此農委會防檢局想盡各種方法消滅荔枝椿象,其中以1片5元的價格收購荔枝椿象卵片,有效提高民眾參與意願,預估明(110)年將會減少約10億隻荔枝椿象族群量。

防檢局表示,荔枝椿象寄主要為無患子科植物,包括龍眼、荔枝、台灣欒樹、無患子等,防治主要有4種方法,包括清園整枝、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學防治,實務操作上依據荔枝或龍眼生長期及荔枝椿象生長階段,搭配選擇適當方法,進行害蟲防治。

而這4種方法像是適當的清園整枝,能夠減少果園中荔枝椿象孳生或藏匿空間、物理防治則是利用捕蟲網將荔枝椿象成蟲移除或直接摘除卵片後,丟入塑膠袋密封丟棄,生物防治是透過釋放足量的天敵昆蟲「平腹小蜂」來寄生荔枝椿象的卵,使它無法孵化;化學防治則須使用核准農藥包括丁基加保扶、亞滅培、賽洛寧,並依照正確方法使用。

其中在摘除卵片方面,為了提高農民採摘卵片的意願,防檢局今年已編列經費補助地方政府以每片5元的價格收購荔枝椿象卵片,而在推出之後有不少農民卯足了勁摘除卵片,到目前為止執政府已收購60萬6千片,預計今年會收購多達107萬片,若是以每片有14顆卵來計算的話,將可減少約1500萬隻荔枝椿象,到了明年又可望再減少約10億隻荔枝椿象族群量

近來有民眾向台中市政府反映台灣欒樹附近聚集大量紅色鮮豔昆蟲,擔憂危害環境,建設局前往查證,發現該昆蟲為「紅姬緣椿象」,與害蟲「荔枝椿象」不同,紅姬緣椿象與台灣欒樹為互利共生關係,無攻擊性,不會使人受傷,呼籲民眾見到時別驚慌,不宜噴藥撲殺。另建設局已加強公園樹木及行道樹6米以下疏枝修剪維護作業,防治荔枝椿象造成的危害。

紅姬緣椿象與台灣欒樹為互利共生關係,無攻擊性,不會使人受傷。台中市政府/提供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紅姬緣椿象又名「紅椿象」,易被誤認為外來種害蟲荔枝椿象,其實兩者外觀差異明顯,紅姬緣椿象的蟲體色為紅褐色,成蟲背部有小盾板,周圍顯示黑色V字型斑紋,觸角及腳也呈現黑色;而荔枝椿象的蟲體為橙紅色,另有如長方形撲克牌般的灰色外框。

陳局長進一步說明,紅姬緣椿象出現於初春回暖時,無攻擊性,雖有臭味,但不會使人受傷,對樹木也無害,生命週期僅約3週,大量群聚為期不長,與台灣欒樹為互利共生關係,在生態平衡中扮演一定角色;若民眾在家中或車輛上發現,建議清除即可,無須使用藥物撲殺。

陳局長也提到,與紅姬緣椿象形體類似的荔枝椿象,則是外來入侵物種,常吸食荔枝、龍眼等無患子科經濟作物,導致落花、落果及嫩枝枯萎影響收成,皮膚被其分泌液噴到,更會造成發炎或過敏。

修剪樹枝防治荔枝椿象。台中市政府/提供

噴藥防治荔枝椿象。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市建設局已配合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於1月16日至2月中旬推動的「中彰投雲區荔枝椿象化學共同防治」計畫,在非農業地區的公園、綠地、行道樹加強6米以下疏枝修剪,並聯繫各區公所推動區域防治,減少荔枝椿象產卵及棲息處所,降低環境危害。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