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二山展生機 湖畔水域賞蛙鳴

記者 陳宇/報導

南投縣國姓鄉九份二山20年前遭受921大地震重創,當地因為大規模的崩塌因而形成了兩座堰塞湖,經過多年的演替之後,這裡漸漸形成為動物們的棲身之所,以兩棲類動物而言,這裡一共有多達21種,有8種屬於台灣特有種蛙類,其中一種甚至是被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台北樹蛙」,這也讓堰塞湖成為一年四季都能聽到蛙鳴的場域。

921地震後形成的九份二山堰塞湖成為了許多兩棲類的棲身之所。 特生中心/提供(林春富/攝)

南投縣特有生物研究中心指出,為了解強震後至今,九份二山兩座堰塞湖的動物,自2016至2018年,與水土保持局攜手合作,針對兩棲類動物進行了詳細的普查,結果一共發現了1目5科21種的兩棲類動物,其中有8種屬於台灣特有種蛙類,分別為史丹吉氏小雨蛙、斯文豪氏赤蛙、梭德氏赤蛙、褐樹蛙、面天樹蛙、莫氏樹蛙、台北樹蛙與盤古蟾蜍,其中台灣樹蛙更是保育類動物

至於這21種蛙類分別在時候出沒呢?特生中心也表示,像是盤古蟾蜍與拉都希氏赤蛙偏向冬天繁殖,每年1~2月間可以看到牠們的身影,3月~月則是可以聽到黑眶蟾蜍、貢德氏赤蛙、面天樹蛙與黑蒙西氏小雨蛙的蛙鳴或求偶聲,不過牠們並非真正在湖中活動,而是在湖邊暫時性水域的陸域環境中活動。

3月~5月間九份二山堰塞湖可以聽到黑眶蟾蜍的叫聲。特生中心/提供(林春富/攝)

到了9月之後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且環境相對乾燥,能聽到或看到的兩棲類種類及數量也隨之減少,只能在與湖濱連接的小溪流的石頭上,才可聽到梭德氏赤蛙快速抖動的求偶鳴聲,至於12月則是能聽到拉都希氏赤蛙輕聲的低鳴。

特生中心也提到,由於夜晚的九份二山週邊極為寧靜,而且在沒有光害的星空下,這裡是夜間生物的天堂,是個相當適合民眾賞蛙、賞螢、賞星星的好去處。

每年10月可以看到梭德氏赤蛙會聚集在與湖連接的小溪流中生殖。特生中心/提供(林春富/攝)

1999年震驚全臺的921大地震發生迄今已逾20年。當年位於南投縣國姓鄉九份二山附近的岩體因為大規模的崩塌,憑空創造出兩座堰塞湖。歷經多年的演替後,這新增的生態棲所,已逐步展現生機。以兩棲類動物而言,崩塌地在春夏多雨時節,常有涓涓清水沿著壁面流下,遇到龍南道路後橫向流淌。在此清澈的流水中,常可見到許多溪流型蛙類,如褐樹蛙、日本樹蛙、拉都希氏赤蛙、梭德氏赤蛙及盤古蟾蜍等動物在此聚集、鳴叫。海拔約600 公尺的堰塞湖,春季湖邊草澤灘地到處都是黑眶蟾蜍在引吭高歌;到了夏季,則輪由貢德氏赤蛙上場鳴唱,其他蛙類如面天樹蛙與黑蒙西氏小雨蛙等則在周遭合唱,譜出夜晚湖濱悠遠動聽的天籟。

為了解震後至今,九份二山新生棲地的動物相,自2016至2018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水土保持局攜手合作,針對九份二山的兩棲類動物相進行了詳細的普查,結果共發現了1目5科21種的兩棲類動物,其中有8種屬於臺灣特有種蛙類,分別為史丹吉氏小雨蛙、斯文豪氏赤蛙、梭德氏赤蛙、褐樹蛙、面天樹蛙、莫氏樹蛙、臺北樹蛙與盤古蟾蜍;另有一種為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所公告之保育類野生動物臺北樹蛙。

本區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蛙相,賞蛙的路線可由韭菜湖觀景站的停車場處沿著韭菜湖邊行走,經過兩湖通道後抵達澀子坑湖。每年1-2月間,該區較常見的兩棲類物種有盤古蟾蜍與拉都希氏赤蛙,由於此兩物種偏向冬天繁殖,3月後牠們的數量就會逐漸減少。

夜晚的九份二山週邊極為寧靜,湖濱、積水淺灘地之蛙鳴卻熱鬧不已,還有多如繁星的點點流螢。在沒有光害的星空下,這裡是夜間生物的天堂,也是相當適合民眾賞蛙、賞螢、賞星星的好去處。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