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升級!平腹小蜂低溫冷藏新技術

記者 朱鈴玉/報導

防治荔枝椿象技術再升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近年來已完成防治荔枝椿象的天敵平腹小蜂量產技術及田間釋放。為讓小蜂產量再提升,苗栗場透過低溫方式,讓平腹小蜂延緩其發育150天後,成功從睡美人變身天敵特攻隊。此一研究歷經多年試驗,解決平腹小蜂量產壓力,有效配合每年各地2-6月荔枝椿象的產卵季節,在第一時間釋放小蜂,達到立即防治效果,同時被寄生成功所羽化的小蜂也繼續於田間寄生椿象卵。

平腹小蜂為荔枝椿象卵寄生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提供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平腹小蜂在卵內的發育,於25℃環境下從寄生到下一代羽化約需20日,過去為因應荔枝椿象在2-6月的產卵季僅能於當年1月開始寄生,無法提前大量生產。因此苗栗場透過試驗,將平腹小蜂低溫冷藏150天,再置回25℃常溫下,發現小蜂仍能正常羽化及寄生卵產生下一代,此舉便可於每年10月開始進行生產,並在隔年的2月起陸續釋放平腹小蜂。這項利用低溫預備作業的新技術不僅可降低80%生產壓力,同時讓儲運及釋放時間更有彈性,促使平腹小蜂量產技術再升級。

將寄生完成的平腹小蜂進行冷藏預備作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提供

目前正值荔枝及龍眼的開花期,也是外來種荔枝椿象產卵高峰期,由於一隻雌蟲1年可生140顆卵,繁衍速度驚人,且對荔枝、龍眼收成影響甚大,還會噴出具酸性的液體,對人類亦有危害為避免在花期間用藥影響蜜蜂,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日前在霧峰區以無人飛機釋放荔枝椿象天敵「平腹小蜂」,此次作戰計劃再升級,可在不易到達的山坡地及果園進行大面積投放,以減少人力及時間成本,同時達到防治及降低農藥使用的目的。

近年來荔枝椿象已成為台中市新興害蟲,其中無患子科的荔枝及龍眼為主要寄主,除導致落花、落果外,也會引起荔枝酸腐病,大大影響產業與環境。

為防治荔枝椿象,農業局採化學、物理及生物防治並重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法,其中,在生物防治方面,是透過荔枝椿象天敵「平腹小蜂」進行防治,平腹小蜂會將卵產於荔枝椿象卵內,並吸取卵內養分孵化,造成死亡而無法孵化,達到抑制荔枝椿象數量的效果下一代平腹小蜂羽化而出後,會繼續尋找下一顆荔枝椿象卵進行繁殖,使荔枝椿象族群數量逐年降低。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進一步指出,降低荔枝椿象危害目前有化學、物理及生物防治(釋放平腹小蜂)三種模式,各縣市可依栽培現況選擇適合的防治方法共同搭配, 109年荔枝椿象已開始活動進入交尾期,呼籲農民及民眾要開始進行防治工作,期逐年降低荔枝椿象的危害,如有任何問題可洽苗栗場生物防治分場詢問專線037-991025分機31。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