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氣溫驟降 養殖戶要做好防寒
記者 姚崇仁/報導
相信這幾天各地區的民眾都有感受到相當寒冷的天氣,除了人要記得做好保暖措施之外,容易遭受低溫影響的養殖魚類更是要多加留意,以免造成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對此行政院漁業署以及沿海漁業重鎮地區的動保處都紛紛祭出「撇步」,教漁民如何防寒或是做好魚塭整池的工作,減少疾病的發生。

由於這幾天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逐漸南下及輻射冷卻影響,許多縣市氣溫驟降,高雄市動保處也特別指出,雖然冬天平均氣溫降低,許多魚類好發於夏季高溫的疾病,像是鏈球菌及虹彩病毒等病例數都會大幅下降,但是魚類在寒冷的時候會有較低的新陳代謝能力,生長速度比較緩慢,這時水質變化幅度較小,養殖戶的飼養管理必須要以控制投餌量及防風禦寒為主。
因此動保處也建議漁民可以在魚塭北面搭設防風棚,或是種植天然的防風林,來防風禦寒。另外漁業署也表示,低溫期間應注意水溫降低的速度,水溫若低於15℃時,就要採緊加溫等應急措施,同時如果低溫已造成大量魚隻浮在水面上,也要馬上撿除,防止魚屍導致水質惡化。
如果養殖魚場有疫情發生時,養殖戶應求助各地動保或是農業機關,千萬不要擅自投藥,除了可能因藥物殘留而遭受罰款外,更可能因延誤病情而造成魚群大量損失,其中高雄動保處在鳳山、永安及林園等地區均設立的水產動物疾病檢驗站,台南動保處在北門也設有水產動物疾病檢驗中心,至於嘉義縣地區的漁民則可以到東石水產動物疾病檢驗中心,或是義竹水產動物疾病防治中心,由獸醫師提供檢診及諮詢服務,維護水產動物的健康。
除了養殖魚類之外,低溫也容易影響到畜禽等經濟動物,且冬季是口蹄疫、禽流感等疫病好發的時節,因此農民務必加強幼畜禽的保溫及管理,像是設置擋風設施,向風面風力強勁,門窗、牆壁、帆布應採堅固材質,隨時注意畜舍溫溼度,保持通風的環境,並落實各項生物安全措施,防範疫病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