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9台灣動保年度大事
記者 陳璽安/報導
時光飛逝,又來到了農曆春節,在除舊布新之際,台灣動物新聞網為您整理了2019年台灣動物界的重要大事,一起來關心動物們的現在與未來吧。
◎野生動物
一、台灣獼猴降為保育類,引發私養議題
2019年1月9日,林務局與海委會分別公告了「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及「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其中台灣獼猴便在這一波名單調降為一般類野生動物,這也是台灣獼猴首次被移出保育類,引發保育人士對非法飼養獼猴的擔憂;特別是在2019年8月,一名合法登記飼養台灣獼猴的飼主帶飼養15年的獼猴到動保處辦理不擬續養,讓這隻獼猴一度無處可收容,保育人士擔憂,若政府不趕緊重視非法飼養台灣獼猴的問題,將埋下「流浪猴」的隱憂。
相關閱讀:
〈新修保育類名單正式公告〉http://www.tanews.org.tw/info/16091
〈台灣獼猴不再是保育類,可以養嗎?〉http://www.tanews.org.tw/info/16104
〈獼猴降級未滿週年 頻見非法私養〉http://www.tanews.org.tw/info/17425
〈飼主不擬續養 15歲老猴終於找到家〉http://www.tanews.org.tw/info/17574
〈非法飼養獼猴難抓難辦 埋「流浪猴」隱憂〉http://www.tanews.org.tw/info/18821
二、南安小熊順利野放,廣原小熊、利蹈小熊緊接而來
2018年7月底,一隻台灣黑熊幼熊在花蓮南安瀑布獨自行動,隨後進入人工照養階段,歷經9個月的照養及野化訓練,南安小熊順利於2019年4月回歸山林,然而,研究人員為南安小熊戴上的無線電追蹤項圈竟然提早脫落,讓研究人員提早與牠斷了聯繫,所幸研究團隊透過自動照相機,在8月30日拍攝到牠的身影,畫面中南安小熊毛色亮麗、體態良好,顯示牠適應狀況無虞,這個好消息也讓研究人員與社會大眾鬆了一口氣。
不過,南安小熊才回歸山林沒多久,又有小黑熊落單被人發現了!2019年7月與9月,台東縣廣原村及利稻村各有一隻小黑熊落單,隨後進入人工照養階段,經過專家學者討論後,照養團隊決定讓兩隻小熊合籠,讓牠們彼此陪伴、成長,研究團隊原本預計在今(2020)年1月將兩隻小熊移入野訓場接受野放訓練,沒想到利稻小熊確在進入野訓場前破壞籠舍逃脫,至今仍未尋回,現在只剩廣原小熊獨自在野訓場中接受訓練。
相關閱讀:
〈南安小黑熊的畢業考 要怕人、躲陷阱〉http://www.tanews.org.tw/info/16638
〈拍到了!南安小熊驚喜現身有熊國〉http://www.tanews.org.tw/info/18291
〈廣原、利稻小熊合籠照養 兄妹倆互動佳〉http://www.tanews.org.tw/info/18759
〈利稻小熊逃脫第5天 林管處將擴大搜索〉http://www.tanews.org.tw/info/18812
三、年度石虎路殺記錄創新歷年高
2019年石虎路殺記錄創新歷年高,通報量達到31件,而事發地點除了石虎大本營苗栗縣以外,台中東勢也在6月19日發現一起石虎路殺記錄。研究人員及許多保育人士不約而同指出,棲地縮減、棲地破碎化以及不友善的道路設計是造成路殺的主因。
為了改善石虎路殺,交通部公路總局、農委會特生中心以及中興大學蔣雅郁教授團隊等單位歷時2年合作研發「智慧路殺預警系統」,該系統於2019年5月開始測試運行,接著在8月首次監測到石虎,系統在當下成功啟動生物緩速裝置,順利阻止石虎遭遇路殺。「智慧路殺預警系統」為台灣首創,特生中心指出,預計於2020年底完成系統的資料分析,公路總局將視成果決定是否將此系統廣設在其它道路。
除了「智慧路殺預警系統」,苗栗縣也在年底通過了〈苗栗縣石虎保育自治條例〉,雖然有保育人士認為成效有限,但苗栗縣議員認為這代表的是政府保育石虎的決心,算是個好的開始;除此之外,苗栗縣農業處也因地置宜設置了許多友善道路措施,例如將水門及涵動設計成可供動物利用的友善通道等等;而中央主管機關林務局也為了石虎保育開始實施《友善石虎生態服務給付試辦方案》,已於2019年下半年於南投及苗栗縣展開,試辦成效良好,未來有望持續進行。
相關閱讀:
〈智慧道路奏效 成功阻止石虎遭路殺〉http://www.tanews.org.tw/info/17284
〈翻轉殺手公路 水門變身石虎通道〉http://www.tanews.org.tw/info/16885
〈三版本較勁 苗縣石虎條例終於有共識〉http://www.tanews.org.tw/info/18547
〈石虎走過去 相機拍下來 養雞戶發大財〉http://www.tanews.org.tw/info/17750
〈9年100起 盤點石虎路殺地點5大特徵〉http://www.tanews.org.tw/info/18664
◎經濟動物
非洲豬瘟持續延燒,東亞只剩台日苦撐
印尼在2019年12月12日宣告傳出非洲豬瘟疫情,成為亞洲地區繼中國大陸、蒙古、越南、柬埔寨、北韓、寮國、緬甸、菲律賓、韓國及東帝汶後,第11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國家,顯示非洲豬瘟疫情在亞洲仍持續升溫。
在2019年,防檢局為了抵擋非洲豬瘟,陸續執行各種措施,包括豬隻運輸車強制全面加裝GPS、廚餘養豬戶全面始用蒸煮設備、修法要求電商及平台業者配合防疫措施等等。
不過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也指出,非洲豬瘟傳入台灣的途徑以旅客違規攜帶肉品為最高風險,雖然經過宣導,旅客違規數量已有改善,但關務署仍在中秋期間迎來一波違規攜帶含肉月餅入境的高峰,因此對於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防檢局與各單位已全面戒備,期望將非洲豬瘟阻擋於境外。
相關閱讀:
〈印尼也淪陷!爆發首例非洲豬瘟疫情〉http://www.tanews.org.tw/info/18691
〈運豬車未加裝GPS 8/1起依法開罰〉http://www.tanews.org.tw/info/17197
〈農委會加重違法使用廚餘養豬場之處罰〉http://www.tanews.org.tw/info/18783
〈防堵非洲豬瘟 電商業者也有法律責任〉http://www.tanews.org.tw/info/18677
〈大選、春節將至 非洲豬瘟防疫面臨挑戰〉http://www.tanews.org.tw/info/18827
◎同伴動物
一、新興寵物飼養不易,飼養前請三思
在2019年中,曾有業者展示絨鼠而遭民眾檢舉,雖然動保處瞭解後,確認該名業者展示的絨鼠是人工飼養繁殖並合法申請輸入的寵物,但動保處仍提醒民眾,絨鼠的飼養條件高,例如牠們原生於高海拔地區,習慣的溫度約為攝氏16至20度,在高溫的台灣飼養絨鼠須長時間提供冷氣,另外諸如濕度、飲食等都有一定飼養難度,請民眾飼養前應慎重考慮。
除了絨鼠,國外近年也引發了水獺飼養風潮,因此日本的保育人士也為此成立了日本亞洲水獺保育協會,致力於水獺保育工作,也希望透過教育宣導,讓民眾瞭解水獺並不適合當寵物。日本亞洲水獺保育協會指出,水獺需要很大的活動空間及新鮮食物,有些種類的水獺還需要群體居住,加上水獺有很重的體味,再再顯示牠們不該被當成寵物。
相關閱讀:
〈業者合法輸入「龍貓」 動保處:養前請三思〉http://www.tanews.org.tw/info/17101
〈守護水獺 日本成立亞洲水獺保育協會〉http://www.tanews.org.tw/info/17637
〈Instagram風潮讓水獺離絕種更進了一步〉http://www.tanews.org.tw/info/17410
二、寵物高齡化,雙北都推寵物長照
隨著動物醫療與飼主照顧品質的提升,寵物活到十幾歲已很普遍,寵物的老齡化照顧也成為重要的議題。意識到寵物長照的重要性,雙北紛紛推動寵物長照政策,例如新北市動保處於2019年起陸續開設一系列專業及居家寵物長照課程讓飼主進修,並推動設置「寵物長照機構」,輔導動物醫院及寵物業者加入寵物長照機構的行列,截至8月為止,已有超過100家動物醫院及寵物業者響應。
而台北市做為全台首都,更是早在2016年開始推廣動物安養機構制度,輔導及補助動物醫院與特定寵物業者成立動物安養機構,希望藉由政策推行、政府補助及使用者付費等方式,讓寵物都能安養一生,也讓飼主建立「終身飼養」的觀念與義務。值得一提的是,台大動物醫院也在2019年底加入台北市動物安養機構的行列,不僅提供安養服務及日間照護喘息服務,更提供中西醫整合物理復健醫療,讓年老退化或是其它安養照顧的寵物有更多元的照顧。
相關閱讀:
〈陪牠到最後 新北推寵物長照機構〉http://www.tanews.org.tw/info/17087
〈新北推寵物長照 超過100家機構響應〉http://www.tanews.org.tw/info/17289
〈台大加入寵物長照 提供動物安養服務〉http://www.tanews.org.tw/info/18761
◎展演動物
農委會公布〈動物展演管理辦法〉與〈免經許可之動物展演類型條件方式或場所〉
2019年9月,農委會修正〈展演動物業設置及管理辦法〉,名稱並修正為〈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在2018年新修的《動保法》中,對於「展演動物」擴大定義,也加強了業者責任規範並納入政府評鑑,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法規中「免經許可之展演動物類型、條件、方式或場所者」有哪些?展演動物申請人的資格、擔保金額與以評鑑如何訂定?2019年新修的〈動物展演管理辦法〉與〈免經許可之動物展演類型條件方式或場所〉便補足了這些問題。
新修的〈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中將「動物展演業」更改為「動物展演者」,意即規定對象不限於以動物展演營利的業者;另外也規定了不同情境中可能遇到的動物福利問題,例如應提供展演動物符合習性及其生理狀態的必要照顧與醫療,年老、傷病、哺乳與生產等特殊狀況的動物,除有獸醫師診斷,否則不應進行展演等。而在〈免經許可之動物展演類型條件方式或場所〉中,以條例式明訂軍警犬、騎警隊馬匹、一般寵物、寵物美容場或觀賞水族等營業場所……等之動物展演可不經申請,但仍須符合《動保法》中對於飼主責任的相關規定。
◎實驗動物
環保署毒化局允諾推動優先採用動物實驗替代方案
根據現行法規,被列為標準登錄的化學物質登錄時應提供毒理及生態毒理資訊,但得到這些資訊的「毒理試驗」數為動物試驗,雖部分試驗允許替代方案與動物實驗雙軌並行或允許直接進行動物實驗,但替代方案並不具有優先權,可能使業者應習慣而不採用動物實驗。
為此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動社會)與立委林淑芬拜訪環保署共商,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也允諾逐步推動優先採用動物實驗替代方案,將採取相關措施,避免業者重覆進行動物實驗,並鼓勵優先採用動物實驗替代方案,環保署化學局也預計在半年內盤點國計認可之動物實驗替代方案,以訂定各項毒理、生態毒理測試優先使用替代方法之時間表。
以上就是台灣動物新聞網為您整理的2019年台灣的動保大事,感謝所有為動物付出的人們,台灣動物新聞網將在2020年以及未來,持續與你們一起努力,也邀請讀者們一同關心動物,守護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