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台灣也要有動物救傷中心 民團發起募資

記者 陳璽安/報導

台灣有5間大規模的野生動物救傷中心,但全部分布在西台灣,為了讓東台灣也有合適的救傷中心,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於2017年起展開東部救傷中心的籌備,如今已在台東池上有了合適的環境,只差關鍵一步就可以營運了,為此,野灣在網路上發起募資活動,邀請民眾加入支持野生動物救援與保育的行列。

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歷時兩年籌備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目前正差臨門一腳。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提供、李明澤/攝

東台灣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野生動物活動頻繁,卻沒有合適的救傷中心。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廖朝盛指出,東台灣目前的野生動物救傷通報量約為每年200件,主要是由農業處等地方政府機關與當地動物醫院合作救傷,然而野生動物的種類多又複雜,專業性與治療犬貓的獸醫師不同,因此一般動物醫院的獸醫師只能做救傷前期的簡單處理,進一步的治療則必須送到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等規模較大、設備較完整救傷中心。

跨縣市治療長意味著救援時間被拉長,不僅容易錯過救援的黃金時間,也讓受傷的動物必須承受長時間車程帶來的焦慮與緊張。廖朝盛指出,曾有一隻遭狗咬傷的山羌,因為當地醫療資源不足,必須送往屏科大接受治療,但因為台東當地沒有足夠的人力運送牠,只好由屏科派員接送,一來一往耗費8、9個小時,最後這隻山羌在抵達目的地前黯然離世。

跨縣市治療長意味著救援時間被拉長,不僅容易錯過救援的黃金時間,也讓受傷的動物必須承受長時間車程帶來的焦慮與緊張。圖非當事山羌,資料照,林先生/提供

為了填補東台灣野生動物救傷的空缺、讓這些動物有更多活下去的機會,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應運而生,目標就是成立東台灣的野生動物救傷中心,現在只差臨門一腳了。廖朝盛表示,目前協會已選定合適的場地與建物,但還需要適當的裝潢與救傷設備,第一期募資以250萬元為目標,主要用於相關裝修費用,只要募資達標,救傷中心就有資金營運了。

「這不見得要由政府來做,也可以從一般人做起!」廖朝盛表示,不管政府如何進行野生動物救傷,都需要有在地配合的組織來協助救傷事宜,而野灣的成立就是希望利用民間的力量,從底層帶動保育的風氣,未來池上救傷中心不僅致力於野生動物救傷復健,也希望能夠進行保育的教育推廣,甚至投入野生動物研究,讓研究帶來的成果回饋到救傷資源上。

目前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的募資進度僅有33%,有意參與或想瞭解更多請上募資網站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