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豚、河狸與豪豬 牠們都是“鼠”家族
記者 陳璽安/報導
呆萌水豚、水壩河狸、身上長滿硬化毛的豪豬……你知道牠們的共通點是什麼嗎?原來牠們都是嚙齒類動物!每年台北市立動物園都會依據當年生肖推出限定特展,今(2020)年也不例外,園方在兒童動物區堆出了「鼠鼠生豐-鼠年生肖特展」,邀請大家一起認識嚙齒類動物家族。
「鼠」是民眾耳熟能詳的動物,但其實嚙齒類動物的外型或生態習性十分多元,例如公園裡常見的「膨鼠」可能是多數人心目中典型的嚙齒動物代表,而會在樹叢間滑翔的「鼯鼠」也是松鼠亞科的一員,長的嬌小可愛、有「龍貓」之稱的「絨鼠」也是這個大家族的一份子,牠們的共同點就是終身不停生長的門牙,因此必須藉由啃咬來磨牙。
如果前述的嚙齒類動物不夠出乎你意料,還請接著看下去。外表呆萌可愛的「水豚」,因為身軀龐大以及「豚」這個名字,時常被誤認為豬或其它動物,事實上牠是不折不扣的嚙齒動物;能夠建築水壩的「河狸」有著扁平的尾巴,牠也是嚙齒目一員,且是僅次於水豚、體型第二大的嚙齒動物,除此之外,身有有毛髮硬化成長刺的「豪豬」不但不是豬,還是嚙齒家族的成員,並且是繼河狸之後、世界體型第三大的嚙齒目動物。
焦點拉到台灣,其實台灣本土也有「鼠」輩,例如從冰河時期就來台灣的「台灣高山田鼠」,跟櫻花鉤吻鮭、小黃鼠狼與山椒魚一樣,在氣候回暖之後被留在台灣,至此定居在台灣的高山地區,成為台灣的特有種,牠們喜歡吃玉山箭竹的竹筍、竹桿和竹葉,在社會習性方面,會一夫一妻一起育幼。
在你我生活週遭有許許多多嚙齒家族的「鼠」朋友,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鼠鼠生豐-鼠年生肖特展」將帶領民眾一一認識牠們,而這次擔任特展大使的是第一隻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出生的水豚「卡皮」,12月18日出生的牠在不久前剛滿一歲,若民眾有空前往台北市立動物園,不妨跟著「卡皮」一起認識嚙齒家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