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解密!!臺灣陸域脊椎動物分布圖譜
雨林/報導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在去年底發布「臺灣陸域脊椎動物分布圖譜」開放資料集,包含400種生物的模擬分布圖,將可有效促進政府資料公開、流通與生態保育經營管理應用。
超過800種脊椎動物曾經出現在臺灣陸地上,其中約有500種動物會穩定地利用臺灣的棲地,像是長年居住在臺灣的留鳥–麻雀、飛到臺灣繁殖的夏候鳥–八色鳥,或是冬天從北方南下到臺灣度冬的冬候鳥–黑面琵鷺。這些鳥類會使用哪些地方,不僅賞鳥人士關心,也是保育工作單位迫切需要了解的重要資訊,這些生物的空間分布資訊更是規劃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與相關經營管理行動的重要依據。
為了製作「臺灣陸域脊椎動物分布圖譜」,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建立從物種分布原始資料轉化爲生物分布資訊的資料處理流程,首先盤點過去所有的生物調查資料,以及匯集國內外可公開取得的物種分布開放資料,整合成生物分布點位原始資料集,從1967年至今累計有637萬筆資料。接著比對物種分類資訊、確認紀錄資料的坐標點位正確性,再針對陸域脊椎動物,篩選2010年以後的紀錄,最終獲得約47萬筆可信的近10年陸域脊椎動物分布資料,再利用物種與環境的關聯建立分布預測模型,產生物種分布資訊圖。目前已可製作400種陸域脊椎動物分布圖,約占穩定利用臺灣棲地的陸域脊椎動物物種數75%,其中包括25種兩棲類、50種爬行類、292種鳥類與35種哺乳類。
這些生物分布圖即在去年底以「臺灣陸域脊椎動物分布圖譜」發布,資訊也將同步開放於「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網站上。特生中心初步以陸域脊椎動物為範例,完成由生物分布點位到面(範圍)的整合,並將接續以此模式,依據資料狀況逐步完成各類生物分布地圖,提供一個社會各界快速認識臺灣多樣生物分布的入口,更是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規劃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