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三代考上中興動科 盼助牧場永續經營

記者 陳璽安/報導

中興大學特殊選才已放榜,榜單中,動物科學系的兩位新生特別引人注目,她們分別是佳冬高職的余欣諭以及虎尾揚子高中的許宜珈,兩位準大學生都是畜牧業第三代,從小跟著家裡養牛、養豬,希望進入中興動科系後,能習得更多畜牧的專業知識,協助牧場永續發展。

中興動科系新生許宜珈從小跟著家人在牛舍工作。中興大學/提供

就讀佳冬高職畜產保健科的余欣諭來自屏東的傳統養豬戶,家中經營養豬業超過30年,豬隻規模約1400隻。余欣諭從6歲起就開始幫忙家中工作,從小就對飼養動物十分感興趣,曾養過山羊、綠頭鴨、雉雞、鵝、鸚鵡、火雞等,當然也對飼養豬隻的實務經驗毫不陌生,例如幫母豬生產、協助配種、閹豬、隱睪處理、解剖並觀察死豬等,對她來說都是駕輕就熟之事

據中興大學轉述,余欣諭自小被父親教導照顧動物的觀念,照顧豬隻不但要有耐心,也不能害怕或猶豫,因為做的每一步都是在幫助牠們,如果猶豫不決或不敢做反而會增加牠死亡的可能性。如今余欣諭順利被中興動科系錄取,期待在興大習得更多專業知識與技術,幫助自家牧場提升豬肉品質,創造友善飼養環境,也助家中牧場達成自動化與現代化轉型。

就讀虎尾揚子高中的許宜珈則來自雲林崙背鄉,崙背鄉有「鮮奶之鄉」的稱號,而許宜珈的祖父輩崙背鄉經營牧場40多年,至今擁有3百多頭牛,並發展出自有品牌鮮乳。由於住家就在牛舍旁,許宜珈從小就天天與牛接觸,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擠牛奶、洗牛舍,看著家人全年無休、每天自清晨5點開始處理牧場事務,許宜珈深知經營牧場的辛苦與不易,但也因為耳濡目染加上對動物的喜愛,希望未來能學以致用,讓自家牧場與時俱進。

中興大學表示,許宜珈曾在高一參加牧場相關的主題科展,因為喜歡動物加上對牛的瞭解,她以「優質牛乳生產因子與鑑定」為題,分析牛乳口感的差異,最後得出結論乳脂肪的確是影響香味及奶泡量的主因之一,並指出台灣牧草品質會受梅雨季影響,進而影響牛奶風味,因此台灣民眾比較喜愛吃進口草的乳牛牛奶。這項主題科展獲得全國科展分區特優與全國賽鄉土教材獎的佳績,而許宜珈也將延續對動物學的熱忱進入中興學習,未來幫助家中牧場不斷創新與進步。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