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黃喉貂習性 玉管處用無線電追蹤
記者 姚崇仁/報導
玉山國家公園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其中保育類黃喉貂更是頻頻出沒在玉山塔塔加地區,為了更加了解這些「嬌客」,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今(108)年開始進行「塔塔加地區黃喉貂生態習性調查與監測系統建置」計畫,透過裝設自動監測相機,以及在黃喉貂身上裝上無線電追蹤項圈,清楚探討黃喉貂的活動模式。

玉山管理處指出,黃喉貂在臺灣野生動物保育等級目前為第3級,為台灣特有亞種,分布於海拔300-3900公尺原始森林,在中海拔為最常見,而目前在玉山塔塔加區域有穩定出沒的少數野生族群,因此決定從今(108)年開始進行「塔塔加地區黃喉貂生態習性調查與監測系統建置」計畫,3月開始架設監測相機、捕捉繫放、無線電追蹤和目擊調查,探討黃喉貂活動模式、移動範圍、個體間互動狀況等生態習性。
玉管處表示,今年一共架設了15台監測相機,並設置捕捉捕捉繫放 5 隻黃喉貂(3雄2雌),經過調查結果發現塔塔加地區目前至少有15 隻黃喉貂出沒,體長約45~65cm,尾長約37~45cm,體重 1~3kg。牠們體型細長,尾巴約為體長2/3,雄性個體通常比雌性大。
而根據無線電追蹤結果顯示,雄性黃喉貂活動範圍從16.6~19.2 平方公里,雌性為2.5~6.3平方公里,身為雜食性的牠們除了獵捕白面鼯鼠、台灣獼猴外,也會覓食蜂窩、花粉、密蜂與蜂蠟、山櫻花、台東杮果實,而在夜間活動,主要是取食小型哺乳動物,有的時候會群體獵食山羌等較大型動物的習性,但也會在垃圾、廚餘處翻找食物等行為。

除了調查黃喉貂的習性之外,玉管處也對捕捉繫放的 5 隻個體進行疾病檢驗,由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陳貞志教授協助檢疫,結果發現5 隻個體都檢驗出血液寄生原蟲肝簇蟲,這可能會導致慢性肝炎,另外也檢測出 3 隻個體帶有腺病毒,腺病毒容易造成動物肝炎,如犬傳染性肝炎。
另外玉管處也提到,這次自動相機在監測過程中,還有拍到赫氏角鷹(熊鷹),2隻亞成鳥打架及褐林鴞、蒼鷹等罕見猛禽的珍貴畫面,以及拍攝到臺灣黑熊在塔塔加麟趾山出沒的影像,成果令人驚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