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籠子的動物園! 新竹動物園重新開園

記者 姚崇仁/報導

新竹動物園回來了!自前(106)年6月起休園的新竹市立動物園,歷經2年半大規模改造,終於在12月28日早上10點正式重新開放民眾入園,不僅吸引上千人前來朝聖,更有民眾天還沒亮就來排隊,只為了一窺全台第一座「以動物為本」完全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新竹動物園重新開幕,園區內的河馬「樂樂」也重新與大家見面。 取自/林智堅臉書

新竹市政府表示,創立於1936年的新竹市立動物園,今(108)年已經84歲了,是全台原址現存最久的動物園,是許多新竹人重要的回憶,而經過重生計畫改造後的動物園以「公園裡的動物園」及「對動物友善的動物園」為出發,不同於傳統「動物在籠內被看」的模式,希望讓動物們能在此開心生活。

為慶祝動物園「Reborn」正式開幕,新竹市政府也在28、29日舉辦開幕活動,邀請總統蔡英文與市長林智堅一同揭牌,而現場也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的排隊人潮,其中搶到「頭香」的民眾是來自竹東的高先生,他表示自己從2、3歲起就是新竹市立動物園迷,不只如此外公、外婆也在民國49年特地來到新竹動物園度蜜月,因此才會清晨6點就開始排隊,要搶當入園第一人,除了來回味溫暖回憶,最想看看老朋友「河馬樂樂」近況。

蔡英文總統在林智堅市長的導覽下參觀可愛動物區的黑肚綿羊。 新竹市政府/提供

重新開放的新竹市立動物園一共分為可愛動物區、高草疏林區、猴島區、猛獸區、河馬樂樂區等五大部分,民眾可以透過「雨林通道」,和元老級的孟加拉虎雙胞胎兄弟「六福」和「來福」、紅毛猩猩「Baby」近距離接觸,也能在「森林食堂」邊用餐邊透過超大片落地窗眺望伊蘭羚羊,而可愛動物區則是有被暱稱為「龍貓」的絨鼠、黑肚綿羊和北美浣熊。

擔任新竹動物園操刀手的建築師邱文傑也表示,新竹動物園是他人生中第一項不是給「人」使用的公共建築,改造的主旨是希望以動物為本,避免使用牢籠,並且努力打造接近原棲地特性的空間,而在新竹動物園裡,不只有動物受到照顧,市府還特別對園內上千棵老樹進行地毯式搜查和造冊,最後保留了86%的植栽、並新增8%,設計上也保留許多別具歷史感的附屬設施,儘可能保留原本就在動物園內的動物、植物和歷史建物。

林智堅市長也說,全新改造的新竹動物園以友善動物、保留歷史回憶、生命教育為三大核心價值,友善動物方面,各動物活動空間是以往至少1.5倍;保留回憶方面,市府特地保留老樹,大象門等歷史建築,讓大家一進到動物園,感覺熟悉又處處充滿驚喜,而且未來推動生命教育將會是新竹動物園的重要使命。

新竹動物園園方也提醒民眾,入園後講話務必輕聲細語,拍照時也請不要使用閃光燈,更不能因為沒有籠子就餵食動物,共同來善待重新與大家見面的動物們。

新竹動物園各區域地圖。 取自/新竹市動物園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