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散步密技 輕鬆解決毛孩爸媽困擾
記者 李怡萱/報導
台中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日前在李科永紀念圖書分館舉辦「幸福毛孩生活課程」,透過活潑有趣的動保戲劇表演以及美術手作,傳遞孩子們愛護動物的觀念,另在台中市立圖書館西屯分館所舉行的「浪愛有家關懷動物講座」則再度邀請蘇庭鋒訓練師擔任講師,帶來超級實用的毛孩散步密技,為深受寵物行為問題困擾的飼主們抓授課解惑,讓不少參加民眾直呼,原來動保課程也可以這麼生動、有趣。

動保處表示,為使孩子們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理解動物保護,「幸福毛孩生活課程」的「豬豬小劇場─戲劇表演及勞作動手作」,讓小小演員們融入戲劇演出中,隨著劇情體會到尊重生命的重要性,課程尾聲動手將心目中可愛的小豬形象以勞作方式呈現,從戲劇及美勞創作中,建立愛護動物的觀念。
「浪愛有家關懷動物講座」則由蘇庭鋒訓練師進行授課,許多毛小孩的飼主最困擾的就是家中狗狗出門散步,總是不受控制,或是突然暴衝,甚至抗拒牽繩,由於良好的散步方式,不但保障人與毛孩的安全,藉由美好的散步經驗,毛孩也能與其他的人與動物互動社交,透過訓練師生動的說明及示範,毛爸毛媽們相信也能慢慢將家中的暴衝狗狗,調教成聽得懂指令的乖小孩。
動保處指出,今年舉辦的「浪愛有家關懷動物講座」及「幸福毛孩生活課程」,開課至今已吸引數百位民眾報名參加,希望透過課程能協助飼主解決飼養寵物碰到的困擾,也希望豐富多元的講題,吸引更多民眾關心身邊的動物。

其實散步需求與狗狗體型沒有太大關係,小型犬可能更需要散步。熊爸建議:玩賞型種類如西施、貴賓、吉娃娃每日大約需走5至6公里才是足夠的運動量;獵犬種類如常見的柴犬、米格魯等則需要至少走10公里以上;而牧羊犬類型,甚至需要80至90公里的運動量。
因此對於狗狗來說,若是活動範圍一直在家裡而無法出門走走,很可能會引發憂鬱行為:例如破壞物品、隨意大小便、挖地挖牆等等。但在台灣這樣的地狹人稠小島,我們可能沒辦法達到這麼大的運動量,那麼散步的品質就很重要了。利用「嗅聞、上廁所、多看多聽」這三大要素,可以有效的舒緩狗狗的壓力,就算是一日三次10分鐘的小小散步,也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動物的關節其實是靠骨頭二側的肌肉來支撐,若是沒有足夠的運動,可能讓關節周邊肌肉更無力,加速關節磨損速度。熊爸表示,一般來說只要不急衝、急跑,依照平常散步速度慢慢的走,通常都不會對狗狗造成太多負擔。另外,游泳也是一個相當好的運動方式。
對狗狗來說,散步應該是可以讓牠盡情的四處探險體驗,聞聞公園的草香、用眼睛與耳朵記下各種不同的事物,更重要的是放鬆的活動伸展四肢。熊爸建議,如果狗狗是可以走動的狀態,就近量讓牠用最原始的方式接觸大自然,才能提供足夠的心理滿足。
由於狗狗的天性使然,每天適度的散步除了提供固定的運動量之外,也是協助牠們排解心理壓力的最好方式。若是擔心狗狗散步時會沾染到細菌或病毒,除了回家後的簡單清潔之外,平時也建議使用預防類型的藥物來減少生病機率。全能狗S在預防心絲蟲的同時還可以對抗其他多種體內體外的寄生蟲,而肉塊型預防藥則讓狗狗服藥時更輕鬆無感。期待各位飼主在破解散步迷思之後,都能與家中愛犬享受更好的散步時光!
無論有沒有上牽,狗兒散步時一定走得比人類長,至於個體間的距離差距,則主要取決於品種、年紀和散步地點。例如史賓格犬是在田野工作的獵鳥犬,散步時就會到處跑來跑去,相較之下,法國鬥牛犬可能就離飼主很近;又好比大丹犬散步時的步伐很大,吉娃娃相對就緩慢得多,反而需要飼主放慢腳步。專家建議養狗前先做好功課,以確保所選犬種符合自己的生活模式和居住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