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米奇」不可愛 三原則除鼠害

記者 李怡萱/報導

向鼠害說NO!台中市政府環保局展開居家防治家鼠行動,邀請市民總動員,掌握封道、斷糧、除源三原則,藉由整理居家環境,清除鼠類孳生源,讓家鼠危害遠離日常生活。

平昌里滅鼠週宣導活動

為避免鼠害,環保局今年與北屯區平昌里及水湳里共同辦理家鼠密度調查工作,向民眾介紹家鼠種類、生活習性及捕鼠撇步,提倡「封閉鼠道,不讓鼠來」、「斷絕糧食,不讓鼠吃」、「整理環境,不讓鼠住」三不原則。

平昌里長劉慶雲表示,老鼠繁殖力強,習慣於潮濕、陰暗、髒亂等地方躲藏,並沿著牆角及孔洞移動,藉由封住孔洞,可避免鼠類進入家內,加上環境保持潔淨,老鼠自然就不會來。

環保局長吳志超指出,秋冬是老鼠最常出沒及繁殖的季節,拒絕鼠害的第一原則就是改善環境,包括封閉居家周圍老鼠可能行經的洞口或空隙、不堆積廢棄物、定期清除雜草、將廚餘桶及垃圾桶加蓋,並以封閉容器儲存食物,即可減少鼠類入侵。

環保局說明,活動期間如有滅鼠餌劑需求的民眾,可到各里辦公處洽詢索取,並放置於老鼠經常行經的牆壁、牆角、洞穴(口)或路徑上,切勿放置於孩童或寵物易接觸的地方,以免誤食。

台灣動物新聞網資料照(蕭士塔/攝)

除了設置人工棲架,農民也可利用「巢箱」來吸引猛禽。人工棲架適合設置在大面積開闊的農地,例如栽種鳳梨、地瓜、花生等低矮作物的農地;巢箱適合果園,或是小面積、旁邊有小片樹林或檳榔園的農地,主要是吸引半森林性的貓頭鷹領角鴞,牠們會捕捉老鼠、鳥類還有各種大型昆蟲。

過去防檢局舉辦「滅鼠週」活動,全台在同一時間大量投藥滅鼠,雖然短時間內效果顯著,但老鼠繁殖力強,後續調查發現,牠們的族群數量在36個月後就能恢復,因此自104年開始,防檢局停辦滅鼠週活動,並自今年起停止滅鼠藥補助、與保育單位合作製作文宣,向農民宣導不要依賴滅鼠藥,改使用生物防治或傳統的捕鼠籠移除。

至於受鼠害影響大的作物,馮海東建議農民根據作物的生長週期,在如種植、結穗等特定成長時段再投放滅鼠藥,會比鋪天蓋地的投毒來的有效。此外,馮海東表示,國內已有在研發不會造成二次中毒的滅鼠藥。

不過,積習難改,更何況政府單位間的政策還不同調!儘管中央單位的防檢局已經宣布停辦滅鼠週,但各地地方政府的環保、農業單位,仍沒有停止滅鼠藥發放政策,查詢今年與滅鼠藥相關的新聞,「滅鼠藥要不到?北市環局:有求必供」、「台中市滅鼠週將啟動 環保局提出防鼠3不策略」、「石虎保育vs.滅鼠投藥 議員論戰」等在在顯示,只要民眾有需求,政府還是會盡力提供毒藥讓民眾投放,不論其防治效果及後續影響。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提供

洪孝宇表示,以往大眾並未關注毒殺老鼠對生態的危害,現在先進國家對老鼠藥的管制已經越來越嚴格,台灣也應該要跟上腳步,多思考投藥以外的防治方法,猛禽便是一個環境友善的替代方案,農民只要用很低的成本,就可以請到24時幫忙捕鼠的員工,何樂不為?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