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季到來 傷鳥救援演練提升應變能力
記者 姚崇仁/報導
每年到了秋冬,是冬候鳥南遷徙度冬的季節,而國內有許多濕地因為生態資源豐富而成為候鳥們重要的中繼站,不過為了要讓這些「嬌客」順利過冬,嘉義縣政府特別在昨(18)日於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舉辦「濕地棲地巡護、環境整備及大量傷鳥救援」演練,希望可以提升各個相關單位在鳥兒發生緊急狀況時,能夠及時完成救傷。

嘉義縣農業處表示,有鑑於台南市、高雄市在104年及105年間發生因肉毒桿菌中毒造成黑面琵鷺及大量雁鴨死亡的事件,而嘉義縣擁有鰲鼓、布袋鹽田等國家級濕地,因此縣府決定於去(107)年8月23日訂定「嘉義縣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重大病害通報及緊急應變中心作業要點」,因應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發生重大病害時的緊急救護及分工任務,讓受傷、生病的候鳥們可以在短時間獲得適當的照顧。
農業處指出,今年的演練結合災害情境及需求,並依照災前整備、災害搶救及災後復原等三階段方式實施,而演練一共發布二個狀況,狀況一為一般鳥類救傷,狀況二為大量黑面琵鷺傷亡的救援,由農業處保育科、家畜疾病防治所、環保局警察局、嘉義縣野鳥學會等單位,依權責進行相關處置,包括環境監測巡護、傷病野生動物病因檢驗、清除死亡動物屍體、現場秩序維持,每個單位都各司其職完成救援。


嘉義縣農業處也強調,黑面琵鷺全球不到4000隻,每年就有超過2300多隻黑面琵鷺到台灣西南沿海度冬,代表這裡棲地食物充足,黑面琵鷺度冬族群有增加趨勢,因此必須透過救援演練來熟悉大量傷鳥救援作業程序,提升緊急應變處理能力。
另外農業處也呼籲民眾,目前正值候鳥來台季節,除了要遵守秩序不要干擾鳥兒們之外,賞鳥的同時如果有發現傷病鳥,務必立即聯繫農業處協助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