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CN更新紅色名單 3種穿山甲更瀕危

記者 陳璽安/報導

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於本(12)月10日更新紅色名單,更新了8,225種動物的族群評估,其中有3種穿山甲變得更危急,分別是樹穿山甲跟大穿山甲的從「易危」(Vulnerable)變成「瀕危」(Endangered),而菲律賓穿山甲則從「瀕危」(Endangered)被歸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IUCN更新紅色名單,其中有3種穿山甲的族群狀況變得更危急。取自Flickr

全世界共有8種穿山甲,根據IUCN更新的紅色名單,菲律賓穿山甲加入中華穿山甲與馬來穿山甲的行列,野外族群狀況被評估為「極危」樹穿山甲與大穿山甲則從「易危」轉變成「瀕危」,印度穿山甲則保持在「瀕危」,長尾穿山甲與南方穿山甲則維持「易危」的狀態。

這3種穿山甲之所以往滅絕的方向前進,原因不脫棲地減少、盜獵與非法貿易等因素。根據IUCN的評估報告,由於狩獵、盜獵、明顯的過度利用以及沒有平息跡象的非法貿易活動,菲律賓穿山甲在未來21年可能下降至少80%;而樹穿山甲則因為森林棲地消失,以及2008年後逐漸興盛的非法出口貿易,在過去21年減少了約40%的族群,IUCN推估未來21年內會再下降50%;至於大穿山甲,同樣受到森林流失、當地消費市場以及出口至亞洲的市場之影響,在過去45年減少了約50%的族群,加上非洲當地直線上升的人口趨勢,將對大穿山甲造成更大的生存壓力。

除了這3種穿山甲,IUCN的紅色名單同時更新了8,225種動物的族群評估報告,其中有6,722種動物是名單的新面孔。不過這次的更新也不全然是壞消息,共有8種鳥類與2種淡水魚的狀況獲得改善,其中包括於1987年宣告野外滅絕的關島秧雞(Hypotaenidia owstoni),現在已回到「極度瀕危」的狀態。IUCN指出,圈養繁殖結合對野生族群的精心管理是保育成功的兩大關鍵,但這些物種的族群狀況仍未完全脫困,仍然需要持續的保育行動。

iucn評估穿山甲野外族群狀況變化。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