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小水獺長出小門牙 學吃魚但會挑食

記者 陳璽安/報導

還記得不久前在停車場獨自遊蕩的小水獺嗎?已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待滿半個月的牠,剛做完首次全身健康檢查,檢查結果非常良好,也發現水獺寶寶開始長門牙了,目前正在轉換食性,不過保育員也發現,水獺寶寶有挑食的壞習慣,剛來的時候只愛喝奶不愛吃魚,現在雖然比較喜歡吃魚了,卻不是每種魚都愛吃,有時候還會拒吃保育員準備的魚片呢!

還記得不久前在停車場獨自遊蕩的小水獺嗎?牠現在不但是個健康寶寶,也開始學吃魚和游泳了喔!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上(11)月13日下午,一隻歐亞水獺寶寶出現在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的停車場,身旁沒有媽媽陪伴,被民眾送到相關單位,再透過林務局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畫,於14日上午被緊急送往台北市立動物園。在獸醫師及保育員的細心照料下,水獺寶寶原本的感冒症狀好了,動物園緊鑼密鼓地為牠安排健康檢查,包括抽血、照X光、檢查牙齒、施打晶片和測量外觀形質等,檢查結果非常良好,顯示這隻歐亞水獺寶寶是個頭好壯壯的健康寶寶!

小水獺不只身體健康,也很快地展現了極佳的游泳天性。在照養水獺寶寶的過程中,保育員會比對「大金」、「小金」及「金莎」的行為發展資料,以便提供合適的照顧,保育員發現,這隻水獺寶寶相對不怕水,當保育員提供淺水盆,牠很快就能進入水中自在游泳,展現了極佳的水性,還會把頭埋進水盆裡,認真練習閉氣、吐泡泡。

獸醫師推測,可能是因為牠在金門時,就曾經被水獺媽媽帶去探索過水域環境,因此才能這麼不怕水。由於水獺寶寶尚未換毛,因此每當練習完游泳,保育員就會細心幫牠擦乾,以免牠在這種寒冷的天氣中感冒。

這隻水獺寶寶相對不怕水,展現了極佳的水性。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獸醫師在健康檢查時檢查了水獺寶寶的牙齒,已經開始長門牙囉。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在飲食上,水獺寶寶正值轉換食性的階段,且斷奶過程相當順利。回想當初剛到台北市立動物園時,水獺寶寶只愛喝代奶卻不愛吃魚,有時甚至只想喝奶不願意吃魚,需要保育員花時間慢慢哄牠吃下魚肉,但這半個月以來,水獺寶寶彷彿是自主斷奶似的,逐漸對代奶興致缺缺,轉而對魚感興趣。

由於水獺寶寶的門牙才剛冒出,保育員特別準備魚片給牠,因為魚片較容易咀嚼,日後保育員會再依照不同類別的牙齒發展階段,逐漸提供魚塊或整條魚讓牠食用。然而,保育員也發現水獺寶寶有挑食的壞習慣,起初牠只愛吃香魚,現在反而最愛吃朱文錦,至於柳葉魚,則是被牠打入冷宮,完全不吃。

保育員特別準備容易咀嚼的魚片給歐亞水獺寶寶食用,日後將依照不同類別的牙齒發展階段,逐漸提供魚塊或整條魚。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得到充份照顧的水獺寶寶,如今已是判若兩「獺」,每天都很積極地探索新事物,保育員也特別布置了豐富化的環境設施,讓牠有更多元的行為表現。其中,水獺寶寶最喜歡在欄舍內的PVC管內穿梭。

台北市立動物園說明,保育員設置這個PVC管的用意,是想仿照金門原棲地野外的歐亞水獺原始巢穴,因為水獺的巢穴中通常會有一個水下通道,讓水獺們可以在不同區域穿梭。但動物園也指出,在環境高度開發的今日,野外歐亞水獺們能夠搭建巢穴的空間已經不若以往,也因此不得不利用道路或埤塘之間的通道

為了保留歐亞水獺寶寶自主生活的潛能,台北市立動物園團隊在照顧牠的期間,不僅限制了專責照顧保育員的數量,也要求所有與水獺寶寶接觸的保育員都要做好全身防疫措施,避免人為影響水獺寶寶行為發展。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這隻水獺寶寶較同齡的歐亞水獺來得成熟許多,期待牠能平安順利又健康地成長。

這隻水獺寶寶較同齡的歐亞水獺來得成熟許多,期待牠能平安順利又健康地成長。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