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鴿適應環境能力 令人嘆為觀止

記者高維奇/報導

環境改變棲地限縮,很多動物生存受到威脅,鴿子似乎不受影響,從鄉村到都市,山林到海邊,可以被飼養賽鴿,也能是野鴿子,其適應環境的能力令人嘆為觀止。

河口泥灘地也可以看到野鴿在找食物。高維奇/攝

鴿子幾乎分佈全球,很早就被圈養,以協助遞訊息為主,也有取其糞便充當肥料的,位於土耳其的卡帕多其亞(Cappadicia)地區,硬化的火山熔岩經千年風化後,開鑿成的大小岩洞是早期人類居住處所,而當地土壤適合栽種葡萄,為取得肥料,農民也挖岩洞成為鴿舍收集糞便。迄今卡帕多其亞的奇岩怪石區是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有少數葡萄農還以傳統方法收集鴿糞施肥。

相對於土耳其卡帕多其亞仍有少數農民仍在利用鴿糞施肥,其他國家城市都對鴿糞非常頭痛,走訪歐洲都市的教堂古蹟,野鴿子在牆角柱頭築巢,甚至飛進室內。鴿糞腐蝕建築物,歷史建築物的主管單位想方設法要改善,在無法一網打盡的困境下,只好以鐵絲網罩鴿子易築巢的角落,有的甚至在大門、窗戶安裝鐵絲網阻絕野鴿飛入。

相較於國外的教堂古堡受害,在台灣以公寓大樓成為鴿巢民怨最高,許多公寓大樓被野鴿棲息築巢,咕咕聲吵人,陽台、遮陽棚、冷氣孔、樑柱凸出處都沾滿鴿糞,爆發禽流感後,住戶憂心被感染,趕也趕不走,也沒辦法抓,台南市動保處也不斷接獲民眾通報希望協助驅趕、捕捉野鴿,也有公寓大樓管委會要求防疫人員前往協助如何清鴿糞。

海邊除了水鳥,也可看到野鴿群。高維奇/攝

鴿子似乎看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食物,在農村可以看到鴿子食用農民在田間剛播下的種子;耕耘機翻土整田時,除了常見的牛背鷺、八哥,也有鴿子尾隨找被翻出的昆蟲;牧場更有趕不完的野鴿群。城市有大群野鴿,只要是人為餵養,古蹟景點、公園廣場鴿成群,人類似乎能從餵養動物得到一絲慰藉,儘管主管單位一再禁止,甚至祭出違者罰款,成效似乎不大,只有政府發布禽流感好發期,餵養才稍微收斂點,風頭過後又開始餵養。

市區野鴿子因人為餵養而壯大。高維奇/攝

台灣約在民國60年以前,很多人養鴿子是為了食用,鴿肉燉中藥據說可以明目養眼,少數野鴿會被誘捕食用,現在很少人食鴿肉。繁殖力強加上沒有特定的天敵,使得城市的野鴿群成為環境公害。

景點因遊客餵養而聚集鴿群,圖為日本大阪城公園的鴿群。高維奇/攝

除了貼近人類生活,鴿子野外求生的能力也很強,很多人以為河口濕地是鷺科水鳥覓食的天堂,事實上也能看到鴿子在泥灘地找食物吃,因此鴿子除了吃五穀雜糧,對魚蝦螺貝可能也來者不拒。

鴿子極佳的歸巢性,意謂著牠們能夠到很遠的活動覓食,人類早年利用牠們傳遞信件訊息,稱為信鴿,歷經演變成為今日的賽鴿,台灣也不例外,為贏得比賽,賽鴿者不惜重資引進冠軍鴿的後代,上百萬元一隻稀鬆平常,與野鴿呈現兩極化,世上很少有鳥類有如此的極端境遇。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