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小水獺獨自遊蕩 已送往北市動物園
記者 陳璽安/報導
金門是台灣目前唯一還有歐亞水獺穩定族群的地區,本(11)月13日下午,一隻獨自行動的小水獺出現在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的停車場,發現人覺得小水獺動作遲緩、身體搖晃,明顯有異,便將牠送到相關單位處理,由於小水獺有感冒症狀且還未斷奶,金門縣府已將牠送到台北市立動物園接受照養,而縣府也提醒民眾,近期可能還會有小水獺落單的情況發生,屆時請民眾立即通報縣府。
小水獺已送往台北市立動物園照顧 只愛喝奶不愛魚
這隻小水獺是由台電工程師邱明椿發現並送至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再轉交金門縣野生動物保育暨救傷協會獸醫師進行初步檢查。金門縣建設處代理處長文水成表示,這隻小水獺身長約47.5公分,為雌性幼獸,體重約0.7公斤,活力尚可且對外界好奇,並沒有緊戒或是想要逃脫的行為,不過這隻小水獺鼻腔持續有分泌物,為了確保小水獺能夠順利存活,金門縣府隨即與台北市立動物園接洽,接著透過林務局野生動物收容救傷計畫,在14日一早搭乘華信航空將小水獺送往台北市立動物園照護收容。
經台北市立動物園檢查,小水獺約為2個多月齡,精神與活動力尚可,小病毒和犬瘟熱快篩皆呈陰性反應,聽診與觸診無明顯異常,身體部分區塊有毛球,未發現體外寄生蟲,犬齒、前臼齒和臼齒皆已經發育,獸醫師推測,可能是因為這年齡的幼獸活動力較大,會自行爬出窩或跟母獸爬出窩,才不慎與媽媽分離。在檢查過程中,小水獺曾流了一次鼻水,疑似有呼吸道感染的現象,獸醫師已給予抗生素治療,目前已持續觀察中,同時加強欄舍的溫度控制,預防小水獺失瘟。
這個年齡的小水獺是還未斷奶、剛要轉換食物的階段,照養團隊以代奶搭配鯛魚薄片餵食,只見小水獺對代奶的接受度頗高,對魚肉的接受度卻不如代奶,還曾出現只想喝奶不想吃魚的情形,導致保育員需花時間慢慢哄牠吃下魚肉。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提升小水獺未來野放的可能性,獸醫師與保育員與小水獺接觸時須全副武裝,全程穿戴完整的防疫設備並遮住大部分的面貌,避免歐亞水獺寶寶對人類留下太深的印記。
近期可能還會有小水獺落單 縣府請民眾協助通報
除了安排小水獺的後送事宜,金門縣建設處為了瞭解棲地狀況,也聯絡上邱明椿並前往拾獲地點勘查。建設處農林科長鐘立偉表示,有時水獺媽媽會因為受到驚嚇而離開小水獺,至於受到驚嚇的原因則包括棲地附近有工程擾動、浪犬攻擊、猛禽攻擊等等,為了瞭解棲地的狀況並確認有無其它被拋棄的小水獺,必須到發現地勘查;但建設處人員在現場勘查後,並沒有發現水獺的排遺或足跡,附近也沒有大規模的擾動或工程破壞,亦沒有浪犬在周圍活動,究竟小水獺為何獨自在此現身,暫時是個未解之謎,後續將請研究單位持續進行勘查。
金門縣建設處同時提醒民眾,若再發現落單小水獺,應儘快撥打1999通報縣府。建設處說明,近期金門持續乾旱,歐亞水獺彼此間的領域競爭與互相攻擊的行為增加,而各監測中的水獺活動熱區都有新生水獺出現,近期可能會再出現水獺媽媽與水獺寶寶走失的案例,若民眾發現水獺幼獸落單或其它特殊情況,請儘快撥打市民專線通報縣府,並提供現場確切位置與其他環境資訊,以作為現場處理、後續棲地改善及野放工作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