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神明雞受關注 成為表演藝術題材
記者高維奇/報導
白色公雞於開光點眼宗教儀式後被遺棄的事情已引發社會關注,愈來愈多的民眾會關心流浪神明雞的安危;也有主持開光儀式的法師設立神明雞收容所養到老死;更有表演藝術團體關注流傳久遠的開光儀式及衍生的流浪神明雞話題。

「耳邊風工作站」除了關照自身創作生產之外,也透過日常的現實經驗交換,體察台灣當代社會中的現象、記憶、事件等。創作計畫不設限於實體或雲端,企圖以展覽、演出、放映、出版等類游擊方式來傳遞劇場美學的各種可能性。
台灣很多宗教儀軌、陣頭都成為藝術創作的靈感,有的更融入文創素材。耳邊風工作站的合作夥伴「妳太甜」也試圖從宗教儀式尋找創作的可能性。一開始妳太甜並不知道有以白色公雞血為神像開光點眼的宗教儀式,而是有人看到街頭白色流浪雞,沒人敢殺,也沒人敢收養,才知道牠們是開光後的神明雞。於是上網查詢,得知住在台南市東山區的袁萬七專門收容流浪的神明雞,而他本身就是紅頭法師,即將主辦一場開光儀式,因此妳太甜及其作品之工作人員在儀式當天即前往現場全程錄影。

該開光儀式在台南市新化區的玄武堂舉行,是袁萬七等一行為他們的恩師神職令牌神位開光。首先由法師唸密咒敕令,幾分鐘後在祭壇上的白色公雞竟乖巧地睡著了。袁萬七說,白雞在未勅令前是凡間雞禽,經過了法事科儀勅令後,即聽從咒語的使命乖乖等待靈雞來附體,甦醒肚子餓了開始啄米粒,法師即可取冠鮮血靈氣來完成開光點眼儀式。

雖然用來開光點眼的白色公雞被視為聖物--白鳳靈雞,能驅邪押煞除穢氣,但儀式完畢後並沒有被善待,大都被放生成為流浪雞,下場不是車禍就是被野狗咬死。台南市百年古廟玉皇宮,是很多神像開光的法事場,儀式完畢後有人將神明雞丟在原地,有的當場死亡,還要勞煩廟方人員處理。

一般民眾也視流浪神明雞為邪靈,任由在街頭處於危險狀態。今年10月間,一名從北歐國家來台灣留學的青年學生漢默可,有一天深夜在台南市鬧區發現一隻白色流浪雞,四處詢問是否有人家的雞走失,被問者看到白色公雞,內心有答案,皆避之不願提供協助,漢默可只好帶回房東的店暫時安置,經輾轉問到專門收容神明雞的袁萬七才解決。

袁萬七說,靈雞附體於白雞身上,即是聖物,此信念從他的師門傳承下來,因此儀式後的白鳳靈雞就被當成寶物而飼養著。

白色公雞參與神明開光點眼是流傳久遠的宗教儀軌,過去鮮少受到關注,而今因流浪神明雞而引發話題,有人收容,也引發表演藝術團體的興趣,為神明雞的動物福利帶來一線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