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減少垃圾箱 減少烏鴉翻撿食用
記者高維奇/報導
早年到日本玩,可以發現不管東京或鄉下地區,烏鴉簡直如影隨形無所不在,也對民眾生活及公共衛生造成不良影響,近年日本政府在公共場所不再廣設垃圾箱,不讓烏鴉翻撿食用廚餘,雖無法大幅減少烏鴉的數量,現在到日本都會區,明顯發現在地面上活動的烏鴉不再像過去那麼多了。
早年到日本住傳統健築物的青年旅館或民宿,不管多晚睡,大清早準會被成群的烏鴉吵醒,遊客常納悶為什麼日本有那麼多烏鴉,難道是烏鴉傳統被日本人視為吉祥物而刻意保護?在華人的世界,烏鴉代表不吉利,指責某人講出不合時宜或不吉祥的話為「烏鴉嘴」就以了解。
日本古籍有記載烏鴉被視為神鳥的典故,被稱為「八咫鳥」。據媒體報導,現代多數日本人並不視烏鴉為吉祥物,反而因翻垃圾箱製造髒亂、將民宅陽台當遊戲場、潛入店內破壞、排遺弄髒車輛、育鶵期間會攻擊行人等而頭痛不已,且公部門也會暗地裡想方法減少它們的數量。
日本的烏鴉特別多,可能是該國的緯度很適合烏鴉生活,在早年可能受到神鳥般地保護。工業化後,人口集中都市,而雜食性的烏鴉,通常會於地面上 覓食,以果實、種子、昆蟲和腐肉為食,都會區的廚餘就成為致命吸引力,尤其日本生活水準高,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很多,有人說日本的烏鴉幾十年來跟著人吃,腦容大幅增加,智商也提高了很多,聰明鳥能跟人長期鬥智而立於不敗。
日本早年在公共場所廣設垃圾箱,徹底打造乾淨城市,為觀光客所樂道,卻也讓遍地的垃圾箱成烏鴉無料的元氣補給站,魚肉菜及各式零食營養豐富均衡,族群不壯大也難。尤其在景點,烏鴉除在垃圾箱挖寶外,也在地面上找尋大量觀光客吃東西後落下的碎屑。
烏鴉通常佇立於視野良好的樹梢或枯枝上,伺機覓食。日本市郊的山區森林生態保護良好,上個世紀6、70年代在市區大量建設公園綠地,綠資源豐富,珍視和愛護自然界的各種動物,效果明顯,日本現在鳥的種類和數量都特別多,烏鴉的數量自然增加了不少,居民生活也因此受到嚴重干擾。
政府部門想方設法企圖以人道方式減少鳥害,例如東京都嘗試將捕捉到的烏鴉圈養起來,直到其老死,根據估計處理一隻烏鴉需要耗資1.5萬日元,不太可能全面捕捉圈養。減少市區街道、景點等公共場所的垃圾箱後,居民及觀光客必須垃圾帶回家、飯店:自動販賣機旁設的垃圾箱,箱孔很小僅能供扔進飲料瓶,體積較大的垃圾包塞不進去;市區路邊設置垃圾箱也設計層層關卡,阻絕烏鴉潛入。
減少公共場所垃圾箱,仍無法大幅減少市區烏鴉,仍不時聽到樹上傳出「哇!哇!哇!」的烏鴉啼叫聲,只是過去成群在地面上趴趴走較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