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領角鴞築巢 打造生態課程
記者高維奇/報導
由於林地減少,以樹洞為巢的領角鴞面臨繁衍生存障礙,幼鳥意外落巢受傷甚至死亡的意外頻傳,很多景點、生態農場、學校就在樹幹搭建人工鳥巢,也讓領角鴞家族的成長過程成了活生生的生態教材。
由台糖公司經營位於台南市柳營區的尖山埤江南渡假村,利用廢棄木材打造出10座領角鴞巢箱,日前與當地的新山國小師生合辦「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生態環境教育課程。新山國小校長郭昇欣今帶領32名師生共同參與生態課程及巢箱彩繪活動,課程邀請生態專家鄭智軒,以生動有趣互動方式分享淺山生物知識,盼為保育領角鴞棲地盡心力。

位於台南柳營的尖山埤水庫,涵蓋21公頃陸域及76公頃水域,擁有豐富淺山生態資源,常出現稀有黃嘴角鴞及領角鴞。
台灣共有12種貓頭鷹,早年領角鴞是在台灣低海拔樹林裡常見的貓頭鷹,是位居食物鏈中的高階消費者,牠們的存在象徵著環境呈現高度的自然平衡。其繁殖季約在每年11月到隔年4月,但牠們不會築巢,利用天然樹洞進行繁殖,但近年受到人類開發及都市化的影響,漸漸失去繁殖處所。
尖山埤環境學習中心以整修木屋時汰換廢棄木材,打造出10座領角鴞巢箱,巢箱洞口大於8.5公分以上,讓領角鴞的臉能通過,身體才能移進巢箱。江南渡假村期待明年能觀察到領角鴞寶寶露臉的可愛畫面。
在眾多貓頭鷹當中,領角鴞也是最接近人類生活環境的一種,市區與郊區都能發現他們的蹤跡。牠們對食物的專一性不高,獵食對象包括紅鳩、麻雀、白頭翁、老鼠、青蛙、蜥蜴、蟑螂,能屈能伸的食性得以在都市謀生,而市區綠資源缺乏,難找到合適的樹,好在生態保育已深植人心,很多單位都會為市區的領角鴞築巢。

在市區討生活,除了巢穴找尋困難外,領角鴞遭車輛撞擊、誤闖民宅受傷、掛網傷亡的意外經常發生,尤其有農民在農田張網阻止野鳥食用農作物,凡誤觸細網皆難逃脫,領角鴞也常身陷其中。不久前台南市歸仁區沙崙農場有3隻領角鴞掛網,動彈不得,幸好及時被發現,未釀成體質脫水死亡;誤闖民宅受傷的案例也不少。
台南市政府農業局指出,領角鴞屬小型夜行留棲猛禽,生境偏好有大樹的原生林與林緣,並於天然成型的樹洞築巢,主要面臨生存威脅有棲地因開發減少、環境污染影響繁殖、車輛誤撞及誤入鳥網等。農業局呼籲民眾,所有猛禽(老鷹及貓頭鷹)均為保育類野生動物,未經許可不得獵捕、飼養,民眾若於台南地區發現猛禽需要救援,或有私設鳥網情事,可撥打農業局免付費專線:0800-241314通知專人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