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動物園年底開幕 昆蟲館搶先亮相
記者 姚崇仁/報導
新竹市立動物園自前(106)年6月起休園,除了將原本老舊的設施翻新之外,同時也打造類棲地式的動物園區,經過2年多的修繕,市政府預計在12月28日盛大開幕,在這之前園區內只有河馬「樂樂」在7月底搬入新家,另外緊鄰動物園旁的昆蟲館也在這個(10)月26日開館營運,由全世界最大與最美的甲蟲搶先跟大家見面。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位於新竹公園內的「昆蟲館」過去是中廣播音站,和一旁的氣象站同樣都已經荒廢數十年,主要是因為103歲的新竹公園,過去疏於管理,缺乏整體規劃,民眾沒辦法自由進出,不過近年來市府團隊透過與中央爭取經費,以及完整的規劃,將公園內的波音站重新打造成優質的昆蟲生態展示館。
而新竹「昆蟲館」是由台灣大學昆蟲研究所柯心平老師帶領的團隊進駐,目前展示的包括全世界最大甲蟲「赫克力士長戟大兜蟲」以及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甲蟲「彩虹鍬形蟲」,另外還有象龜、毒蜘蛛、球蟒、鬆獅蜥及變色龍等昆蟲或爬蟲類物種,另外還有眾多昆蟲標本來讓民眾認識。
台灣昆蟲館館長柯心平表示,經營昆蟲館不是以營利為考量,而是希望能有更多像他喜歡動物的小朋友,能有機會接觸了解昆蟲及動物,讓小朋友進而有興趣認識學習動物相關知識,化成行動一起保護整個生態環境,因此館內還會啟動一系列的「昆蟲課」,包括甲蟲飼養、爬蟲接觸等課程,以及戶外課程帶孩子在園內自然環境探索體驗生態,給大眾一個最佳的生態教育空間。
林智堅也強調,新竹市立動物園是許多民眾小時候遠足、寫生的重要場所,長大後發現動物園舊了、動物老了,失去元氣和快樂,因此決定推動「動物園復興計畫」,經過兩年努力,動物園與新竹公園都已改頭換面,預計今年12月28日就會盛大開幕。
動物園主任楊家民也補充,動物園再生計畫是以在「公園裡的動物園」及「對動物友善的動物園」做為出發點,不只增加動物活動空間,打造對動物友善的環境,也增加人與動物的互動的空間,改變「動物關在籠子」的傳統做法,翻轉傳統「動物被看」的模式,會是新竹嶄新的生命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