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國寶魚 雪霸國家公園再放流400尾

記者 姚崇仁/報導

台灣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過去因面臨生存棲地遭破壞的危機數量一度僅剩不到300尾,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所幸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歷經25年的努力,如今野生國寶魚的數量已達6800尾,而今(108)年10月雪霸處人員再度翻山越嶺,到中央山脈深處的小嘆息灣放流400尾國寶魚,幫助牠們回到國去的生存棲地。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年10月到小嘆息灣放流400尾約10公分、11個月大的櫻花鉤吻鮭。 雪霸處/提供

台灣櫻花鉤吻鮭在中部大甲溪上游被發現已經長達100年之久,但是喜歡低溫環境的國寶魚,過去因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高山農業開發、攔沙壩阻隔等因素的影響,生存棲地面臨到破碎化的危機,1992年的時候記錄到僅存253尾,被列為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而在同一年成立的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也開始進行就地及移地保育工作,分別於七家灣溪、羅葉尾溪、司界蘭溪、樂山溪等歷史棲息地放流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長達25年的櫻花鉤吻鮭復育工作,經過研究人員調查,目前放流小魚的溪流,都有穩定且健康成長的族群,估計國內已經有將近7000尾野生族群,增加達27倍,成功暫時減緩國寶魚所面臨滅絕的危機,不過放流工作仍然沒有停止,今年持續到國寶魚的歷史棲地放流小魚。

其中,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內的合歡溪流域,海拔高度或棲地環境都十分適合鮭魚生長,而且溪流長度將近15公里,是七家灣溪的2倍長,能夠乘載大量國寶魚生存,因此前(106)年雪霸處首度與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跨域合作放流1000尾,經過2年後初步調查,在上游的小嘆息灣發現鮭魚配對和母鮭有產卵的行為,表示鮭魚可以相當適應小嘆息灣這個新環境,因此決定再度由工作人員背著400尾11個月大的幼魚,翻山越嶺進行放流工作

工作人員背著國寶魚,翻山越嶺至小嘆息灣進行放流工作。 雪霸處/提供

剛抵達新家的小櫻花鉤吻鮭。 雪霸處/提供

雪霸處表示,今年在合歡溪、小嘆息灣等地一共放流2400尾小鮭魚,成功建立七家灣溪以外的族群,未來會持續結合當地部落翠巒社區護魚隊及太管處的力量,為花鉤吻鮭再創新的棲地環境,共同為國寶魚的繁衍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