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復育硨磲貝 卻傳出50顆幼貝遭竊

記者 姚崇仁/報導

有著「海中玫瑰」美稱的硨磲貝,外表色彩鮮豔,以往在觀賞水族市場中是極受歡迎的水族動物,或是加工研磨成工藝品,不過卻因為過度捕撈而成為公告禁捕的保育對象,今(108)年台東縣政府積極在綠島海域進行硨磲貝復育,不過近日卻被發現有50顆還沒長大的幼貝全部不翼而飛,疑似遭人盜採,目前縣母已經請當地潛水業者共同巡查,若發現違法盜採將會重罰。

台東縣政府執行硨磲貝的復育計畫,卻在近日發生了50顆幼貝疑遭盜採的憾事。 台東縣政府/提供

硨磲貝(ㄔㄜ ㄑㄩˊ) 原本廣泛分布於印度洋與太平洋,不過因為外表色彩鮮豔,且外型類似童話故事中美人魚所睡的「貝殻床」,在觀賞水族市場中是極受歡迎的飼養動物,而大型個體的硨磲貝,則是常被加工研磨後製成工藝品,整體商業價值極高,因此近年來遭過度捕撈而導致數量銳減,被華盛頓公約(CITES)列入保護對象。

而硨磲貝在台灣周遭海域,過去常在澎湖和綠島海域見到,其中綠島近年來的數量越來越少,對此台東縣農業處為了復育硨磲貝,今(108)年向海洋委員會爭取80萬經費補助來執行「綠島硨磲貝復育計畫」,並向澎湖借100顆的「種貝」,於6月時在綠島石朗保護區及溫泉漁港內,完成各50顆硨磲貝幼貝的人工移植。

為了確保移植的硨磲貝都能平安長大,台東縣農業處會定期安排人員下水進行監測,不料最近卻監測發現到石朗保護區籠具內的50顆幼貝不翼而飛,由於水底下的籠具都有用繩索固定,不像是會被風浪打翻沖走,懷疑是全部遭到不肖人士惡意盜採。

台東縣府移植硨磲貝幼貝在綠島海域,不料近日卻疑似遭人盜採。台東縣政府/提供

硨磲貝因外型漂亮,過去常被人為濫捕食用、做成珠寶。 資料照片 台東縣政府/提供

農業處強調,為了禁止民眾任意撈捕硨磲貝,早已在103年公告修正綠島漁業資源保育區相關規定,將硨磲貝列為保育對象,公告禁捕,全島沿岸潮間帶及低潮線向外延伸200公尺的海域,禁採長15公分以下的硨磲貝,其中柴口、石朗及龜灣分區更嚴禁採捕所有的硨磲貝,一旦查獲將依漁業法開罰3萬到15萬罰款,目前已聯絡綠島各相關浮潛、潛水商家進行管理與保護,避免盜採的事件再度發生。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