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魚隻突死亡 動保處派員查明病因

記者 姚崇仁/報導

位於新北市淡水區擁有百年歷史的古聖廟行忠堂,廟前面有一座魚池,是由廟方固定在照顧,然而今(107)年中魚隻卻出現陸續死亡的現象,於是廟方求助新北市動保處,希望可以有所改善,對此動保處建議可以使用水車設備增加魚池中溶氧量後,而魚池的生態環境也已漸漸恢復生機。

淡水古聖廟水池近日發現有零星烏鰡翻白肚死亡。 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新北市動保處表示,淡水古聖廟行忠堂前的魚池因為與附近水域相通,因此水質讓許多魚類在這裡棲息,加上廟方會定期餵飼魚群,魚池內的魚都很大尾,,不過近日卻有當地居民發現,魚池內較大體型的魚種「烏鰡」陸續出現零星死亡浮在水面上,較小體型的魚類與龜類則是正常活動無異狀,廟方擔心魚池內有發生疾病感染,於是向動保處求助

動保處獸醫師到現場勘查發現,魚池面積遼闊但是遮蔽處不多,魚隻死亡的原因疑似是受到高溫影響,水中有機質分解使溶氧量過低,導致部分魚隻缺氧,而檢體也送至淡水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證實是愛德華氏菌感染,由於愛德華氏病侵入魚體後,幾乎所有淡水及海水魚都會被感染,可以依靠投藥來解決。

然而動保處則表示,古聖廟水質屬於開放式水域,不同於一般水產養殖場,不適合投藥治療,但是可以用水車設備,增加魚池中溶氧量以減少水中有機質分解、提高魚群免疫力,8月初行忠堂廟方委員會採納動保處的建議後,就使用水車設備增加魚池溶氧量,動保處再次廟方聯繫後,魚池內較大體型的魚種烏鰡已無出現死亡情形,魚池內生態環境正常,已恢復往日生機。

動保處派員協助廟方解決魚隻異常死亡的問題。 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廟方採納動保處建議後,水池已有所改善。 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新北市農業局局長李玟也表示,今年的氣候較為炎熱,天氣高溫常出現暴雨,造成魚池水質驟變,池中魚蝦很容易感染細菌或病毒生病,養殖戶務必隨時觀察池中的狀況,而民眾在戶外親近大自然或欣賞動物之美的同時,如果有懷疑動物發生疫病時,也可與動保處聯繫,動保處會派員提供協助防治醫療,防範動物疫病發生。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