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烏龜神格化 極少被捕殺食用

記者高維奇/報導

烏龜迄今仍是許多民族的食物,但台灣人極少食用龜類,原因很多, 將烏龜神格化是原因之一,很多寺廟的放生池都養著成群烏龜,台南市玉井區的北極殿,信徒更將烏龜放生於中庭;南區喜樹萬皇宮每年盛大舉辦的「龜醮」法會將於9月22日登場,撫慰兩百年前一隻被當地居民捕食的海龜亡靈。

台南市玉井區北極殿中庭飼養的烏龜。高維奇/攝

近年來走私烏龜到中國非常嚴重,尤其是陸生的食蛇龜,很多廟宇放生池較大的斑龜也常被偷捕賣到中國。其實,在許多國家如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多數原住民仍大量食用烏龜。

台灣民眾在早年生活困苦的年代就很少食用龜類,且視龜為吉祥物,早年百姓捕捉到烏龜,會在龜背上刻上「觀音菩薩」、「保生大帝」、「五府千歲」、「玄天上帝」等神佛名號。捕到「神龜」者常因敬畏而放生,而放生烏龜也被認為可以累功積德,添福添壽。

台灣民眾很少食用龜類,且視烏龜為吉祥物。高維奇/攝

台南市南區喜樹社區早年是偏僻的小漁村,居民生活艱困,採合作捕撈、分食漁獲策略,大家同安樂共患難,生活雖苦,倒也能安然過日子。相傳兩百年前,社區接連發生火災且接連燒毀很多間民房,地方出現「火燒厝、燒過間」的諺語,因而人心惶惶。

有近300年歷史的喜樹「代天府萬皇宮」供奉葉、朱、李三位王爺,是地方居民信仰中心。社區接連發生火災,村民請示神明,得知村民曾誤殺修行千年將得道的龜精。原來,有居民意外捕獲1隻大海龜,按例由眾人宰殺分食,沒想到事後村落發生火災,食用海龜者家戶無一倖免,實乃龜精怨氣很重而報復。

地方耆老說,神明說服龜精,答應每年農曆8月24日舉行龜醮祭典,造仙舟添載供品與各式民生物資做法會超度、載走災厄,以保平安,此後萬皇宮每年與村民就用贖罪的心情舉行龜醮祭典。

玉井區北極殿中庭養的烏龜可以親近,成為著名旅遊景點。高維奇/攝

創建於明永曆年間的台南市玉井區北極殿主祀北極玄天上帝,相傳玄天上帝收服蛇、龜兩妖,廟中的烏龜為玄帝足踏蒼龜之徵象,百年前就有信徒放生烏龜於此,迄今仍維持傳統景象。與多數廟宇不同的是,極少像北極殿將龜養在廟宇中庭地面,設水池供戲水,遊客可以親近,非常溫馴,已成為知名景點。由於北極殿去年進行建築物修復,將中庭的烏龜暫養在別處,等明年5、6完工後再移回廟宇中庭。

台灣很多廟宇的放生池都有飼養烏龜。高維奇/攝

台灣民眾雖極少殺龜食用,卻認為吃龜肉可以保平安,但不吃活生生的烏龜,而是以穀粉製成的龜肉。過去許多廟宇都有「乞龜祈福」儀式,廟方在供桌上擺了用穀粉製成的烏龜,以重量分大小隻,最大隻為「龜王」。信眾依自己的還願能力執筊乞龜,如今年乞到一斤重的龜,明年乞龜儀式時就要訂製一斤以上的龜還願。乞龜的壓軸好戲當然是看誰乞到重達數十斤甚至上百斤的龜王,乞獲的信徒會「殺龜」與親友鄰居分享喜悅福氣。隨著時代演進,有些廟宇的乞龜儀式以公仔造型的烏龜取代麵粉龜,進而發展成為方產文化特色。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