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食材怎麼準備?動物廚房秀給你看
記者 陳璽安/報導
動物園裡照養的動物五花八門,動物的需求各有不同,動物餵食也成為一門學問,不同的食材該怎麼切?食材的大小如何調配?無處不是工夫。如今,遊客們將能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新開幕的熱帶雨林區穿山甲館中,一睹保育員們為動物備餐的過程囉!

位於穿山甲館一樓的動物廚房也是遊客們回頭率極高的主題之一,每天上午9點半至10點半間,以及下午2點至3點之間,遊客們只要走過穿山甲館最下層的水底通到,再搭乘電梯或走樓梯來到一樓,就會看到一整片玻璃窗,以及在玻璃窗後忙進忙出的保育員們。
穿山甲館照顧的動物眾多,每種動物各有不同食性,因此在中央廚房協助配送食材到穿山甲館後,館內的保育員們便要再依照動物的食性與需求,分別處理各類食材,光是食物的「形狀」與「大小」,就要費一番工夫。大部分時候,保育員會把食物切成動物容易抓握的大小,但也有例外的時候,例如館內照養了許多不同的鳥類,為了延長牠們的進食時間,保育員會將水果切成大的塊狀,方便固定在棲架上方讓鳥類彩食;有時為了預防動物挑食,保育員會把食物打成泥狀、切成小丁或是捏成窩窩頭的形狀,讓動物們不知不覺吃下肚。


有時候,保育員也需要為動物準備特殊的上菜方式,例如夜行動物區的新房客「指猴」,剛入住時,可能因為對新環境感到不安,出現明顯的刻板行為,於是保育員利用竹筒與食物作成行為豐富化的輔具,把一天所需的食物平均分成好幾份,再一一裝進朽木或是竹筒裡,讓指猴能夠利用手指努力挖掘,透過行為豐富化跟少量多餐的飲食調展,紓解指猴緊張的情緒。
另外,某些動物可能需要透過特殊食材攝取微量營養素,例如保育員每週會為「金剛鸚鵡」準備一根辣椒,看著鸚鵡一口一口地品嚐辣椒,讓人感覺全身都熱了起來。

當所有食材都處理完畢後,就到了大家最喜歡的用餐時間了。保育員們會到各動物的活動場上菜,並根據動物習慣的進食時間或習性調整上菜方式,例如「二指樹獺」常被頑皮鄰居「棉頭絹猴」搶食,因此保育員會特地等到棉頭絹猴回家後,再為二指樹獺送上大餐。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其實園內的每個管區都會依照動物不同的習性與情況來處理食材,但目前只有在可愛動物區和穿山甲館可以看到保育員工作的情形,希望民眾在參觀動物園時,不再拘泥於解說看板,也期待民眾能對動物園目前的角色有一定的認識,進而將保育理念推行到生活中,成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