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台灣獼猴 學習如何與猴共存

記者 姚崇仁/報導

鄰近大台北都會區的陽明山國家公園擁有多樣的地形及繁茂的植被,提供各種野生動物覓食、活動和棲息場所,因此容易在陽明山看到台灣獼猴的身影,為了讓民眾來到陽明山從事戶外活動時,能有與台灣獼猴正確的相處,台北市動物保護處與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於31日舉辦「我們與猴的距離-天母水管路獼猴」宣導活動,帶民眾走入山區,認識在陽明山與天母地區出沒的台灣獼猴。

動保處舉辦宣導活動,帶民眾走入山區學習如何與台灣獼猴正確的相處。 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台北市動保處指出,位於士林、北投區交界處的天母古道與水管路步道系統,山區裡多的是山香圓、柚葉藤、紅楠、大葉楠、薜荔等數十種植物,獼猴族群多半會在清晨與黃昏時段,到山裡採食這些植物的葉片與果實,在飽餐一頓後會再回到原來的棲地休息,途中就可能會與登山健行的民眾們不期而遇,為了提醒民眾遇到獼猴該如何應對,動保處已在天母古道沿線設置「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的告示牌,提醒大家留意獼猴出沒

除了設立告示牌之外,動保處也表示,為了讓民眾有機會進一步認識台灣獼猴的習性,動保處特別與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於8月31日舉辦全程免費的教育宣導活動,透過專業精彩的解說導覽,帶領民眾走入山林,瞭解獼猴的生態習性,以及遇到獼猴可採取的應對策略,適合大朋友與小朋友一起來認識與臺灣獼猴相處的正確方法。

動保處在天母古道與水管路步道設立告示牌,提醒民眾留意獼猴出沒以及「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等三大原則。 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動保處強調,原本是屬於保育類動物的臺灣獼猴,在今(108)年1月9日降級為一般類後,有些民眾可能會隨意騷擾虐待、捕捉,甚至是購買飼養,然而這麼座除了違法《野生動物保育法》之外,野生動物也可能帶有狂犬病、猿猴B(皰疹)病毒,甚至是猴痘等人畜共通傳染病原的風險,即便目前台灣並未發現獼猴感染狂犬病與猴痘的野生動物案例,但當人不慎感染了猿猴皰疹病毒時,致命率仍不容小覷。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