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動物園翻新 邀弱勢團體搶先看
記者 姚崇仁/報導
新竹市立動物園自前(106)年6月起休園,除了將原本老舊的設施翻新之外,同時也提升園區內的動物福利,打造類棲地式的動物園,隨著動物園即將在今年年底完工營運,園方特別舉辦「河馬樂樂入新厝」環境教育策展活動為啟用揭開序幕,而新竹市政府也與動物園合力規劃,讓3百多名弱勢族群的孩子們包場入園,搶先窺探動物園一角的全新面貌。

新竹市產業發展處處長吳甲天表示,動物園再生計畫從尊重動物的理念出發,打造「類棲地」的動物園空間,拋棄動物籠舍的飼養方式,將園內多處古蹟籠舍重新應用,翻轉傳統「動物被看」模式,在這同時也不忘關懷弱勢及推廣生命教育,因此安排導覽活動邀請16個團體的365名大小朋友參加,包括身障心障礙團體、中途之家、課輔機構、外籍配偶子女等,讓這群特別且重要的「貴賓」也能一起分享河馬「樂樂」新家完工的喜悅,並讓嶄新的新竹市立動物園為他們的暑假增添難忘的回憶。
新竹市基督教榮光全人關懷協會姜牧師表示,園方安排協會的孩子上周前往參觀,其中有一個寄養家庭裡的三個孩子知道消息後,前一晚便興奮得睡不著覺,因為他們從小就很少去動物園,進入園區看見「樂樂」後更開心得手舞足蹈,回家後迫不及待地向遇到的每個人開心展示他們的河馬紙,希望開園後「一定要再來玩」。


新竹動物園園長楊家民也表示,新竹市立動物園再生計畫一直以提升民眾休憩服務及動物生命教育為目標,同時也歡迎社會上許多弱勢族群能多參與動物園的相關活動。這次為弱勢團體預留的導覽活動,園方號召了20位志工及同仁,一起協助這群大小朋友進行導覽及河馬紙DIY,是活動中最溫馨的畫面,志工們也深深感受到這些民眾純真的笑容與真誠的心意,讓河馬「樂樂」入新家導覽活動別具意義。
楊家民也提到,園內許多動物都跟這群弱勢孩子一樣,藏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苦故事,比如長臂猿、陸龜、鸚鵡等,都是從國外非法走私遭查獲後輾轉送來動物園安置收容,這些被迫與父母分離的野生動物經歷長途運輸,能僥倖存活者幾乎寥寥可數,新竹市立動物園妥善安置並照顧這些可愛的動物們,不只讓民眾能近距離觀察野生動物,也藉此宣導愛護動物與保護地球環境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