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毒蛙房超有愛 蛙爸用心獲外賓肯定

記者 陳璽安/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所照養的箭毒蛙,曾面臨數量不足、繁殖狀態不佳等危機,在「蛙爸爸」楊志平的努力下,終於讓箭毒蛙族群穩定成長,而他一手打造的蛙房,從幼蛙住的「小蛙公寓」到成蛙住的「蜜月宿舍」,無一處不用心,也讓到蛙房參訪專業外賓參訪大讚:「這裡是有愛的箭毒蛙房!」

動物園的箭毒蛙,曾面臨數量不足、繁殖狀態不佳等危機,在蛙爸爸楊志平的努力下才讓箭毒蛙族群穩定成長。圖為金色箭毒蛙,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台北市立動物園有一位偉大的「蛙爸爸」,他就是兩棲爬蟲動物館的箭毒蛙保育員楊志平。2014年,台北市立動物園從北海道円山動物園引進金色、黃帶、迷彩三種箭毒蛙,當時台北市立動物園還沒有成功繁殖箭毒蛙的經驗,保育員楊志平只能慢慢摸索,不僅向日本円山動物園保育員請教飼養環境及飼料等問題,也與國內養蛙玩家經驗切磋,不斷研究後,楊志平慢慢找出屬於自己的養蛙法則,順利幫助園內的箭毒蛙們傳宗接代。

照顧兩棲類的工作看似輕鬆,但其實包含了不少細膩的瑣事,從環境布置、換水、餌料生物照養、餵食,到個體觀察、族群管理、資料紀錄,都是保育員工作的日常。箭毒蛙有特殊的育幼行為,就是「親代護卵」,牠們通常不會將卵產在水源邊,因此親蛙必須經常用水滋潤護卵,待卵孵化成蝌蚪後,親蛙則會將蝌蚪背在背上帶去積水處,讓蝌蚪繼續生長,例如楊志平就曾發現,鈷藍箭毒蛙的蝌蚪孵化後,在一夜之間被移動到距離產卵處很遠的水盤上。為了幫助箭毒蛙們順利繁殖,楊志平便在照養環境中下了不少工夫。

台北市立動物園有一位偉大的「蛙爸爸」,他是在兩棲爬蟲動物館擔任箭毒蛙保育員的楊志平。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楊志平一手打造的蛙房讓到參訪專業外賓參訪大讚:「這裡是有愛的箭毒蛙房!」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首先是蝌蚪寶寶住的「蝌蚪房」,仿造箱網養殖概念設計,以自動排水系統取代人工一杯一杯地換水,大幅改善了工作效率;幼蛙住的「小蛙公寓」是楊志平的得意之作,特別打造的半水域的環境,讓肺尚未成熟的幼蛙可以更輕鬆地適應自蝌蚪變態後的生活。

成蛙住的「蜜月宿舍」必須仿造雨林保持濕潤,過往依靠人空多次撒水來刺激箭毒蛙繁殖,現在也裝設了全自動噴霧系統。從孵卵室、蝌蚪房、小蛙公寓到成蛙住的蜜月宿舍,處處都是楊志平的用心與巧思。

蝌蚪寶寶住的「蝌蚪房」仿造箱網養殖概念設計,自動排水系統大幅改變了最初必須靠人工一杯一杯換水的工作效率。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在楊志平的用心與努力下,園內照養的箭毒蛙從一開始的9隻,累計到現在超過400隻,如今,楊志平的箭毒蛙繁殖技術在亞洲可說是數一數二。楊志平曾表示,員工對上班環境有愛,就會願意持續為工作付出熱情,遵循這個原則,楊志平多年來耗心思設計研發、勇於嘗試,成就了今天傲視兩棲類專家群的照養最佳SOP,箭毒蛙房的水準也在不斷精進中,經常有國內外的動物園專業同行前來觀摩學習,獲得專業來賓的讚譽與肯定。

一路走來,「蛙爸爸」楊志平全心全意將愛傾注在箭毒蛙身上,專業外賓一句「有愛的箭毒蛙房」,真的是實至名歸,對楊志平也是莫大的鼓勵!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楊志平接著還想挑戰其他箭毒蛙種的繁殖,期望能夠更積極參與箭毒蛙域外到域內的保育工作;若民眾對「有愛的箭毒蛙房」感到好奇,可以至熱帶雨林區穿山甲館二樓,楊志平在這裡複製一間小型的箭毒蛙房,也將照養技術傳承給新的保育員,歡迎民眾前往一探究竟。

經過多年的自我磨練,楊志平的箭毒蛙繁殖技術在亞洲可說是數一數二。圖為鈷藍箭毒蛙,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