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師談幼犬運動 每月增加5分鐘
特約編譯 小陸/譯寫
田納西大學犬隻復健認證課程的創始人之一,從事動物復健逾17年的黛比・格羅斯・托拉卡博士(Debbie Gross Torraca)在芬齊犬體育學院(Fenzi dog Sports Academy)的播客節目中談及「運動」和「體能訓練」的差異時表示,正如我們人類每天都應該到戶外走走,又或者為了體態等理由,每個人都應該從事某種體能訓練──在理想情況下,對狗兒也是如此。
至於幼犬每日運動量的問題,托拉卡博士認為首先要考量品種差異,例如邊境牧羊犬跟巴吉度獵犬在能力與耐力上肯定大不相同、大型犬的發育比小型犬緩慢等等。有此概念後,就可以納入「每個月增加5分鐘活動」這個原則。以2個月齡的幼犬來說,每天可以做10分鐘活動,而6個月齡的幼犬,該可應付30分鐘的活動。聽來或許有些偏激,不過這是指「強迫性身體活動」(Forced physical activity),意即「上牽散步」這類。
托拉卡博士解釋,如果幼犬在後院玩耍,牠們多半會適時「自我調節」(Self-regulatory)──當幼犬感到疲倦,便會小睡片刻,這就屬「非強迫性」;另一方面,如果牠們被上了牽,或者我們要求牠們從事某種活動──幼犬並非一直有選擇的自由,這便是「強迫性」。
對於精力過盛的幼犬,托拉卡博士認為這其實是讓牠們練習穩定性、身體覺察(Body awareness)與核心肌群的大好機會。托拉卡博士以自身為例,每當她快被幼犬逼瘋,或者有朋友來訪時,她便先讓家中幼犬做些核心練習,如此朋友抵達時,牠們便會去睡覺了。一般來說,托拉卡博士會鼓勵飼主跟8週齡以上的幼犬練習「5個基本動作」。
第1個動作是「站定不動」。幼犬總是想繼續前進,因此這對牠們是極為困難的,同時亦能告訴我們許多資訊──如果幼犬無法站定不動10秒,通常代表牠們身體有哪兒不舒服。站定不動除了可以培養牠們的耐心,也能訓練平衡感、鍛鍊核心肌群和提升體力。
先在地面練習站定不動10秒,逐步延長為15、20、30秒,並進階到不穩定的材質,例如不含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free)的圓形平衡墊、床鋪或沙發。這聽來簡單,卻往往把幼犬累壞了。
第2個動作是「由坐到站」。某些中大型幼犬會出現各種古怪坐姿,而我們希望讓牠們練習一個良好的正確坐姿(Sit pretty),再進階到在各種物件上練習10次起立、坐下。除了平衡墊、沙發或狗床之外,若是在外散步,也不妨運用草地、沙地等不同表面。
托拉卡博士提及她養的克倫伯獵犬(Clumber Spaniel)8週齡時,他們練習的其中1件事就是讓牠坐在1個圓形平衡墊上幾秒鐘,直到牠不想坐為止,接著休息片刻,再讓牠再做1次──這會讓牠開始覺察自己的身體。當牠感到自在時,牠會在平衡墊上站立一段時間,同樣只讓牠站到牠不想站為止。
第3個動作是「倒退行走」。對幼犬來說,練習身體覺察與如何運用後肢向後移動是至關緊要的。待幼犬變得更強壯,還可以讓牠們倒退跨過物件,或者踩在不同東西上。
第4個動作是「趴下」。幼犬學會趴下後,可以讓牠緩慢而正確地由站到坐,再趴下,接著由趴到坐,重新站起。同樣先在地面練習,再進階到不穩定的表面。
第5個動作最困難,先讓幼犬在一個平臺上站定不動,接著微微前傾半英吋或1公分,再讓牠回到原位,有點像麥可・傑克森在《犯罪高手》音樂錄影帶裡的經典動作。這個動作非常困難,需要平衡感、身體覺察和強大的肌力,托拉卡博士建議等到5~6個月齡再嘗試,部分大型犬甚至要更久才能達成。
關於「5個基本動作」的練習時間,如果是6個月以下的幼犬,托拉卡博士建議每次練習不可超過5分鐘,每天最多2次;滿6個月之後,除了大型犬之外,可以將每次練習慢慢延長至10分鐘,但如果牠們做不到,你就必須等待。
4~6月齡和10~14月齡的幼犬通常會經歷身體與心理的「生長陡增」(Growth spurt)。這時期飼主往往沮喪地說:「牠原本聽得懂『坐下』、『趴下』的指令,身體覺察也很好;然後有一天牠醒來什麼都變了,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托拉卡博士提醒,請好好觀察你的幼犬,如果狗兒不想做某件事,我們就不要去做。幼犬有可能正經歷一個成長高峰期,而不想在那天去散步,只想要睡覺、咬東西或做其他事,這是沒有關係的,請讓牠們休息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