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心護生 昭慧法師力推動保法

記者 邱子喬/報導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是關懷生命協會創辦人昭慧法師經常引用的一句偈語,點出眾生相互傷害的因果關係,奉勸世人要有慈悲心,少殺生。基於慈悲心,也讓昭慧法師在1992年挺身而出,制止了殘忍的「剉魚」活動。

昭慧法師以殺業因果,奉勸世人愛眾生、少殺生。邱子喬/攝

當年,從台灣頭到台灣尾都盛行「剉魚」,家長帶著孩子用釣鉤將池魚戳得傷痕累累,了解真相後的昭慧法師相當震撼,聯合社會賢達發起「反剉魚運動」,並召開記者會指出剉魚是虐待動物行為,要求透過行政手段遏止剉魚場繼續營業,時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順應民意,下令取締,讓剉魚活動從此歛跡。

但是動物受虐事件卻接二連三浮上台面,其中以經濟動物受虐案最為嚴重,像是過量生產又大舉撲殺。面對湧現的血腥畫面與文字,他感到痛苦、不忍,卻又無能為力,也令他憬悟僅以道德訴求是不夠的,唯有法律才具有強制約束力,立法是終止殺戮的不二法門。

關懷「生命」不只是關懷「動物」

於是昭慧法師與企業界及各方朋友合作,於1993年創辦「關懷生命協會」,以涵蓋人類與動物的「生命」一詞,期望帶領大眾思考一件事:「動物和我們一樣都是生命,不可以只將牠們視為物品。」

1993到1999年,在他擔任協會理事長期間,成功推動「動物保護法」與「野生動物保育法」立法;保障動物的生命與福利的動保法,並由他擔任起草委員。立法本來就不是件易事,過程中更因一宗投資案,險些阻礙立法。

那是當時的臺北市長黃大洲與企業業積極推動「賽馬」,投資50億元,預計興建賽馬場,開闢新的休閒產業。但賽馬其實已涉及虐待動物,馬自兩歲半骨骼尚未長全時開始訓練,其中六成會因骨折而殘廢,縱使通過嚴苛訓練,一生只能不停參賽,甚至施打禁藥來增加速度而一旦失去贏得賭金的價值,多半只有被槍殺做成馬肉罐頭。

但真相總是被藏匿,在有心人士的操作下,賽馬被包裝成高尚的遊戲,試圖激發台灣人民的支持,因此昭慧法師發起「反賽馬運動」,並在制定動保法期間不斷提出與強調反賽馬條款,堅持反賽馬條款必須跟著草案入法,因為他知道一旦錯失機會,往後扭轉不易。幸而由立委沈富雄在動保法草案中加入「不得做動物的賭博性競賽」,獲得通過,這項法規不僅限制了賽馬,讓賽狗、賽雞也在禁止之列。

制止剉魚、力抗賽馬,昭慧法師堪稱是動保鬥士。邱子喬/攝

從立法到教育  缺一不可

有了法律約束,最基本的道德文化仍不可少。關懷生命協會因而展開一系列教育改革,在大學成立動保連線,為國小生設計精美教材《小白阿花何處去》,出版《台灣動物之聲》刊載動物時事與評論,並委外拍攝《生命的吶喊》,記錄了經濟動物從飼養到宰殺的過程,內容震撼人心,讓許多人看後戒斷肉食。同時出版《動物解放》譯本,塑造具國際視野的動保觀。

昭慧法師表示,動保法雖是台灣人民的一大勝利,但至今仍有許多動保議題待解決。動物放生議題是其一,動物實驗是其二。他說,放生團體基於惻隱之心,購買動物放生,卻讓商人因此有利可圖,捕捉更多動物販售,形成惡性循環,但社會大聲指責放生團體的不是,輕輕放過虐殺動物的經濟行為,反映出弱肉強食社會的不正義。

再以動物實驗來說,對研究人員而言,動物形同會動的機器而已,在實驗過程中遭受苛待,但東方歷史是沒有動物實驗的,行醫者是拿自身做實驗對象,神農嘗百草正是如此,卻因近代西方文化移植東方,做為文化殖民地的我們,全盤接受西方的學術規格,不謹慎思考實驗的必要性,讓浮濫無意義的實驗再三重複,這些都是人類的共業。

昭慧法師表示台灣動保已進入到另一階段,關懷生命協會近年推動「動保行政監督聯盟」,就是因立法告一段落,往後除了修法,有關單位的依法行政更是重要。對於網民透過網路工具,串連社群發揮動保力量,他給予高度肯定,而發生虐待動物事件時,能以人肉搜索的方式表達憤怒,給予施虐者輿論制裁,並能在第一時間傳遞資訊、投入救援,他表示都顯現出民眾良善的一面。

除了網路社群的虛擬力量,昭慧法師表示,動保團體的實體力量才是強而有力的推動者,動保之路的改革與推動還很長遠,需要各界一起繼續努力。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