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影響鯨豚 海保署教業者友善賞鯨

記者 姚崇仁/報導

暑假到了,許多家庭都會選在這個時候出門遊玩,其中到東部「賞鯨」更是相當夯的行程,不過為減少賞鯨活動可能對鯨豚生態造成的干擾,海洋保育署特別在暑假前夕舉辦「友善賞鯨宣導活動」,對賞鯨業者推廣友善賞鯨指南,讓民眾在欣賞鯨豚的同時也能愛護牠們。

海保署向賞鯨業者宣導如何友善賞鯨,減少人類活動對鯨豚的干擾。 海保署/提供

海保署表示,過去對於賞鯨行為,業者大多以自律公約彼此約束,但由於缺乏具體案例及強制性,導致業者實際載客出海賞鯨時,對於可能已造成騷擾鯨豚的行為有不同認知,因此特別在暑假前夕(6月24至26日)分別在臺東、花蓮、宜蘭三縣市舉辦「友善賞鯨宣導活動」,向賞鯨業者推廣友善賞鯨指南。

海保署所宣導的友善賞鯨指南,包括了船隻應平行、緩慢地接近鯨豚,並保持50公尺以上的友善距離;觀察同一群鯨豚時,同時間最多三艘船隻,應儘量位於同側,適度輪流接近觀察;遇到鯨豚在船首乘浪時,船隻應維持定速,不可突然改變航向;應避免接近育幼的鯨豚,最好距離300公尺以上等,都是對鯨豚影響最低的賞鯨方式。

賞鯨時業者的船隻應平行、緩慢地接近鯨豚,不可衝入鯨豚群。 海保署/提供

遇到母帶子時,船隻應距離300公尺以上。海保署/提供

而在這一次的宣導活動當中,海保署還特別蒐集了國內外人為干擾鯨豚的實際案例,說明船隻以高速方式接近鯨豚、包圍鯨豚、穿越或衝入鯨豚群、追逐母子對群體等行為,都可能已經涉及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

同時宣導會現場也有部分業者反應,現行野保法沒有明文列出不法的賞鯨行為,因此業者彼此之間對於不當行為認知都會有差異,建議政府應該加強宣導及雙向溝通,未來訂定相關規範時,也應該納入業者意見。對此海保署則回應,未來將蒐集各場次意見,列入制定管理原則參考,也會持續進行利害關係人訪談,研擬台灣可行的賞鯨活動管理原則。

除了業者要遵守賞鯨指南外,海保署也呼籲,友善賞鯨行為是生態旅行永續的基礎,需要消費者與業者共同維護,遊客良好的賞鯨行為包括不亂丟垃圾、不餵食、不觸摸野生動物,當船隻過度靠近鯨豚時,消費者也要提醒船家與鯨豚保持一定的互動距離,避免造成鯨豚下潛或緊迫的狀況,若是發現有污染海洋或不當賞鯨行為,可向海保署或縣市政府保育單位提供錄影蒐證,共同為保育盡一份心力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