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快田養鵪鶉 逃家成野生

記者高維奇/報導

業餘養鵪鶉大都關在籠子裡,偶爾放出來運動透風,住台南市東山區的業餘養雞者袁快田養鵪鶉,採露天圍籬方式,與雞鴨一起飼養,鵪鶉常會偷溜出去,有的會回來,有的就在附近棲息成為野生鵪鶉。

袁快田原本以母雞孵出6隻小鵪鶉,陸續逃家只剩兩隻。圖/袁快田提供

袁快田不久前從網路友人得到9顆鵪鶉蛋,別人用電孵,他嘗試用體型較小的母雞孵,成功孵出6隻小鵪鶉,之後也由母雞帶著鵪鶉。小鵪鶉能獨立後就與原本飼養的雞鴨一起生活,吃同樣的飼料,卻有3隻鵪鶉陸續鑽出圍籬逃家,有一隻逃家後偶會回來,已成為半野生,剩下兩隻身強體壯每天生蛋。

這隻逃家卻還會偶爾返回的鵪鶉。圖/袁快田提供

袁快田說,他一直採自然農法養雞,雖然鵪鶉容易走失,但他不想將牠們單獨隔離,如果走失的鵪鶉能存活也是好事一件。他說,養雞場附近山林仍保留未開發狀態,常有竹雞、雉雞出沒,猛禽也常來巡邏獵食,食物鏈完整,他相信逃家的鵪鶉可以找到生路。

袁快田從養雞同好呂佩真接收一批鵪鶉。圖/袁快田提供

最近他又接收一批鵪鶉,原飼主住在市區,也是關在籠子飼養,他解放這些鵪鶉,讓牠在露天寬敞的空間生活,依然抱著合則留不合則去的信念。原飼主呂佩真也深信這批鵪鶉會更快樂。

 一年前呂佩真到夜市吃烤鳥蛋,啟動自己養鵪鶉生蛋的念頭,於是買15粒蛋來孵,用電燈孵化竟孵出5隻,陸續孵蛋及買幼鳥共二十幾隻,每天可生8至10粒蛋,足夠小家庭食用。每天都有新鮮衛生安全的鵪鶉蛋,也讓呂佩真鑽研各項鵪鶉蛋料理,每天陪著鵪鶉玩,樂在其中。

不止呂佩真,這幾年興起的業餘養雞撿蛋樂,住都會區的愛好者認為雞體型太大,於是選擇了體型比鳥大卻遠比雞小的鵪鶉,其體長在16至18公分,體重90至100公克左右,比斑鳩還小。最重要的是,鵪鶉很會生蛋,養約50天就會下蛋,營養好的話,幾乎天天生蛋。

接收的鵪鶉和雞鴨養在一起。圖/袁快田提供

鵪鶉外表質樸,幾乎沒有人養來觀賞,很多業餘養鵪鶉者,都會將繁殖的公鵪鶉養大宰殺肉用,只留下幾隻配種,母鵪鶉生蛋率降低也會被宰,偏偏呂佩真不忍心殺鵪鶉。她說,雖然關在籠子裡也會生蛋,如果能讓牠們生活在寬敞的自然環境,應該會更好,於是想到網路上的養雞同好袁快田(袁萬七),聯絡之後,袁快田專程開車到北部將鵪鶉載回。呂佩真說,雖然捨不得,但交給袁快田讓她很放心。

袁快田養雞場附近常有竹雞、雉雞出沒。圖/袁快田提供

回到袁快田的「紅磚三仙人放山養生土雞場」,該批來自都市養尊處優的鵪鶉迄今適應良好,與雞鴨吃同樣的食物,雖是粗食淡飯,但腳踏土地,仰望藍天,這才是禽鳥真實的生活環境。

面對鵪鶉適應環境後可能會逃家,袁快田不以為意,他說,如果有一天看到逃家的鵪鶉帶著幼雛出現在養雞場,那才是讓人興奮感動的畫面。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