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豬吊尚未禁用 林務局:尋求有效管理

記者 陳璽安/報導

近日,花蓮一隻台灣黑熊被陷阱「山豬吊」所傷,引發社會大眾關注非法陷阱的議題,林務局表示,2017年曾有立委提案修法禁用金屬套索,但未獲得共識,在現今尚未修法的情況下,林務局除了加強查緝非法獵具,也將邀集相關團體會商套索的相關規範,希望能對山豬吊等獵具採取有效管理,而非將問題地下化。

近日有台灣黑熊被陷阱「山豬吊」所傷,引發社會大眾關注非法陷阱的議題。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山豬吊以鋼索繩製成,容易製作且成本低廉,常被農民用來捕捉破壞作物的山豬,但由於山豬吊時常捕獲到山豬以外的非目標物種,並對捕獲的個體造成嚴重傷害,受害動物常在掙扎的過程中造成斷肢,因此曾有立委提案修法禁用包含山豬吊在內的「金屬套索」,然而林務局指出,由於涉及原住民與山區農民獵捕、防治山豬農害的需求,因此禁止金屬套索的修正案沒有獲得共識

林務局表示,在法令明確規範前,如何有效管理而非只是將問題地下化,需相關單位、團體共商。據此,林務局將先針對套索的相關規範,邀集原住民狩獵團體及野生動物保育專家學者會商,對農民宣導,以降低保育類動物誤中套索的機率;而對於原住民,林務局指出,「熊獵」在各原住民傳統中都是被嚴格禁止的行為,此次事件也是部落居民發現、主動通報台灣黑熊保育協會黃美秀教授,在法規明確規範前,林務局將就如何有效防止臺灣黑熊誤中陷阱展開社會對話,以合理規範、妥適自主管理的原住民傳統狩獵公約配合執法,以避免高傷害性獵捕行為,維護珍貴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雖然山豬吊尚未禁用,但目前除了基於農害防治及原住民依《原基法》所為的傳統狩獵活動外,其它獵捕行為都是非法的,且獵捕動物不得使用陷阱、獸鋏或其他特殊獵捕工具,《動物保護法》也明文規定禁止製造、販售、輸出入獸鋏。

林務局表示,近日將會同畜牧處、縣市政府與警政單位展開全國性稽查,至於山林中的非法陷阱,林務局指出,拆除違法獵具是森林巡護工作的一部分,近年來每年均有11萬人次投入森林巡護的工作,拆除獵具數量以2011年為高峰,共拆除3099件,去(2018)年則降至299件,已顯著下降,而各地林管處或相關單位團體今後也將持續於國有林區查察違法獵具。

中了山豬吊的動物,常在掙扎的過程中造成斷肢。資料照,高雄市關懷流浪動物協會/提供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