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台灣黑熊重傷 山豬吊竟無法可管

記者 陳璽安/報導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日前接到一起救傷通報,一隻台灣黑熊被陷阱「山豬吊」所傷,已受困好幾天。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表示,這是台灣黑熊研究團隊紀錄的編號36黑熊,而在36隻登錄的黑熊中,竟有高達五成個體有被陷阱所傷導致斷掌或斷趾的記錄!這些黑熊的傷痕反映的是陷阱濫用的問題,不幸的事,現有的法規並沒有禁止使用山豬吊,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呼籲,政府應該正視陷阱造成的問題,並提出具體的改善策略。

一隻台灣黑熊中了「山豬吊」陷阱。截取自影片,影片由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台灣黑熊二度受害 傷口腐爛慘不忍睹

日前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日前收到來自部落的通報,一隻台灣黑熊中了「山豬吊」陷阱,動彈不得,疲憊不堪,協會收到通報除了通報主管機關林務局花蓮林管處,有「黑熊媽媽」之稱的屏科大副教授王美秀也立即前往救熊,到場時看到的是一隻嚴重脫水、無力站立甚至沒有左掌的二度受害熊!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指出,這是一隻年輕的雄性台灣黑熊,可能已經受困三、四天了,在這段期間無法吃喝,因此十分虛弱,已經中過一次陷阱的牠已經斷掌,這次同肢再遭不幸,不僅前肢腫脹,原本已經癒合的傷口再度腐爛、發臭,還長了蛆

一隻台灣黑熊中了「山豬吊」陷阱。影片由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救援團隊立刻為黑熊解開陷阱並進行清創等必要醫療處置,但因沒有足夠運輸資源,當下也只能將黑熊原地野放,祈禱青壯年的牠能夠平安恢復健康狀態,協會也會擇日再到野放地點附近巡視,確認牠的活動狀況正常。

其實這隻台灣黑熊的慘況並不是個案,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指出,1998年,台灣第一隻捕捉繫放的台灣黑熊被發現曾誤中非法陷阱導致「斷掌」,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指出,自此之後,斷掌熊成為台灣黑熊如影隨形的詛咒,未曾消失,根據黃美秀的研究調查,已登錄的台灣黑熊中,竟有高達五成個體曾被陷阱所傷而導置斷掌或斷趾,比例之高,十分駭人。

這隻台灣黑熊是第二次受害,同肢再遭不幸,不僅前肢腫脹,原本已經癒合的傷口再度腐爛、發臭,還長了蛆。圖片經馬賽克處理,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救援團隊緊急將台灣黑熊麻醉並為牠處理傷口。圖片經馬賽克處理,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牠們的家為什麼不安全?獸鋏可合法持有、山豬吊更無法可管

這些傷害台灣黑熊的陷阱,有獸鋏,也有山豬吊,雖然《動保法》與《野保法》早已禁用獸鋏多年,但由於法規沒有禁止持有,加上難以蒐證、追蹤放置獸鋏的行為人,也導致地方主管機關難以將行為人繩之以法,而「山豬吊」更是另一個灰色地帶,也是這次造成台灣黑熊重傷的兇手。

山豬吊以鋼索繩製成,容易製作且成本低廉,常被農民用來捕捉破壞作物的山豬,但由於山豬吊跟獸鋏一樣具有「無差別攻擊」的特性,因此常對山豬以外的非目標目種造成嚴重傷害,此外,山豬吊也跟獸鋏同樣難以追蹤行為人,唯一與獸鋏不同的是,山豬吊並未被明文列入法規限制中,也因此十分容易取得,隨隨便便就能在拍賣網站上購買

根據《野保法》第19條規定,「獵捕野生動物,不得以下列方法為之,一、用炸藥或其他爆裂物。二、使用毒物。三、使用電氣、麻醉物或麻痺之方法。四、架設網具。五、使用獵槍以外之其他種類槍械。六、使用陷阱、獸鋏或特殊獵捕工具。七、其他經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之方法。」其中並沒有「山豬吊」在列,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周敬凡指出,雖然也有聲音認為可將山豬吊以「陷阱」或「特殊列捕工具」的名義取締,主流對於法規的解讀仍認為山豬吊不在禁用方法上,因此TSPCA曾在2017年倡議立法將「金屬吊索」列為禁用,但周敬凡表示,目前法規的修訂是停滯的狀態。

對於山豬吊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傷害,林務局保育組組長夏榮生,其實在2016年修訂《野保法》時,原本是打算將金屬吊索與獸鋏一併禁用,但當修正草案進入立院後,立法委員對於禁用金屬吊索一事有所疑慮、未有共識,因此林務局還在與委員溝通、討論當中。夏榮生同時表示,除了法規的修訂,林務局也會召開會議,與動保團體、農民、原住民獵人等各單位共同商討,找出降低山豬吊對野生動物傷害的解決之道。

陷阱的問題一直存在,法規的修訂停滯不前,人類對山林的傷害卻沒有停滯,受傷的動物仍不斷增加,甚至不斷有生命因此殞落。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表示,這次受傷的台灣黑熊已經算是運氣好,被善心人士發現、通報,但相關管理單位仍應該正視非法陷阱的問題,提出具體改善策略並採取積極行動,包括加強落實非法獵具買賣與非法狩獵查緝等等;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同時也鼓勵民眾加強舉發販售非法獵具的網站或店家,全民一起守護台灣黑熊。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