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林功能多元 宛如生態大樂園

記者高維奇/報導

防風林護沙擋風的功能,生態環保意識抬頭,更發覺生態資源的可貴,人煙罕至防風林內,不僅有蟬鳴鳥叫,還有陸蟹、青蛙等物種,像個生態大樂園,適合推廣低碳生態旅遊。

台南市安南區城西里海岸防風林經過長期演替,已經成為次生林,具有森林生態。高維奇/攝

比較少接觸防風林的民眾,印象中的防風林木就是整片木麻黃。木麻黃的確是早年海邊造林的第一選擇,早年沿海「風吹沙」嚴重,1897年木麻黃引進台灣後,對沿海地區起了很好的保護作用,除了防風林,沿海地區的校園、行道樹以廣泛栽培,早年去金門服兵役者更是對滿島的木黃麻印象深刻。麻黃的小枝受風面小且柔軟,擅長以柔克剛擋住強風,並且耐旱耐鹽,是迎風面第一線的最佳防風樹,缺點是景色單調,且易受星天牛危害而死亡。

防風林提供眾多野鳥棲息。高維奇/攝

之後林相經過演替及人為栽種,除早年栽培的木麻黃、林投樹,也出現野生的苦楝、構樹、黃槿、相思樹及人工栽種的水黃皮、海檬果等。例如台南市安南城西里海岸,鄰近曾文溪出海口的南邊,有塊突出的海埔新生地,50多年前大量種植木麻黃,形成一塊100多公頃的防風林帶,曾經是早年走私煙酒、中藥者藏匿躲避警察的地點。林相經過長期演替,已經成為次生林,具有森林生態,從底層到樹冠,成為多樣化棲地。大量且穩定的落葉成為腐植層,讓以木麻黃樹汁為主食的台灣暗蟬在此大量繁衍,和紅脈熊蟬分別在夜晚及白天鳴叫。

台江國家公園防風林可以發現眾多紅脈熊蟬。高維奇/攝

城西里海岸防風林早年栽培防颱林植物時,有開挖人工水道以灌溉,形成小面積的林澤濕地環境,讓生態更多樣化,於是防風林內不僅是眾多野鳥的家,還有陸蟹、青蛙等物種,像個生態大樂園。

台南大學組成雲嘉南區環境教育區域中心,曾對城西里海岸防風林進行各式生態調查與保育活動,不只發現兇狠圓軸蟹,也發現許多新紀錄種陸蟹,如奧氏後相手蟹、凹足陸寄居蟹,還有少見的印度刁曼蟹等陸蟹等, 宛如遺世獨立的生態樂園,值得更多關心和更多保護。

城西里海岸防風林外圍路上常會發現被車壓死的凶狠圓軸蟹最多。高維奇/攝

在防風林外圍的道路,夜間或下雨天常可以看見橫越的大型陸蟹,熟悉當地生態者會放慢速度以免壓死牠們,陌生遊客常因不留意而將陸蟹壓死,路上常有被壓得扁扁的陸蟹,其中以凶狠圓軸蟹最多,是台灣最大型的陸蟹,分佈於潮水淹不到的陸地,草澤地勢較高處,灌木叢或防風林底部,城西里海岸防風是極理想的棲地。雖是台灣最大型的陸蟹,但殼厚肉少,身上又常有寄生蟲,幾乎沒人在吃這種蟹。由於路面常發現被壓死的凶狠圓軸蟹,市府也豎立「小心陸蟹」的警告標牌。

防風林適合推廣低碳生態旅遊。高維奇/攝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將於7月舉辦生態導覽,體驗紅脈熊蟬、台灣暗蟬於不同時段鳴唱的天然交響樂團。管理處表示,環境教育是生態保育的一個環節,因此招募培訓生態旅遊種子教師,成為環境生態守門員,發覺地方生態資源的可貴,並推廣低碳生態旅。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