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鵝悠遊水中 被看成白天鵝
記者高維奇/ 報導
「那是白天鵝?」在台南都會公園,一名約莫小學中年級學生指著景觀池幾隻白色鵝問父母,正當大人苦思找不到答案時,旁邊一名中年大叔說:「那是肉鵝,我們常吃的鵝肉就是這種鵝。」
其實,大叔的答案不完整,正確的名字是「白羅曼鵝」,原產於義大利,是歐洲最古老的品種,國內於民國62年自丹麥引進選育之白羽商用品系,故稱白羅曼,是台灣地區飼養最多的鵝種,成長較台灣土鵝快,體型也較大,很就取代土鵝,成為國內肉鵝主要品種,飼養數量非常大。畜牧業採大型專業化飼養,為了防疫安全,多數養禽場謝絕參觀,一般人少有機會進入養鵝場,對於在台灣很普遍的鵝卻很陌生。
有景觀池、滯洪池的休閒景點、機關學校,除了會有北方南下度冬的綠頭鴨等水禽外,管理單位也會養鵝點綴水景,天鵝是首選,例如台南市曾文家商校園內有一對黑天鵝「阿寶」,飼養多年來已經成為全校師生的寵物,也是「校鵝」,牠們住在校內池塘小島上,平時在池塘內遊憩外,也會在校內趴趴走,甚至到校外馬路上逛街,由於相當可愛,成為師生最佳的開心果。
雖然黑天鵝在台灣已能夠繁殖,但價錢仍昂貴,在開放空間常成為宵小覬覦對象,例如台南市新營區的景點「天鵝湖」完工後,公所於2008年從彰化種畜繁殖場購入兩對黑天鵝,以讓天鵝湖名實相符,但所放養的黑天鵝與綠頭鴨,陸續病死或被偷抓,使得天鵝湖沒有天鵝。2014年學甲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捐贈一對澳洲黑天鵝,公黑天鵝不知何故失蹤,只剩一隻母黑天鵝形單影隻,今年又再引進3隻天鵝。
由於價格貴又易遭竊,有的景點以物美價廉肉鵝取代天鵝。如果以天鵝為審美標準,台灣土鵝頸長、尾短向上,體態纖細優美,比白羅曼鵝更接近天鵝,但目前土鵝數量不多,褐色較普遍,白色土鵝非常少,價錢也比白羅曼鵝貴,因此景點水池放養以白羅曼居多,也有人是想放養體態較美的白色土鵝,買小鵝時被騙,養大後才發現買的是白羅曼鵝。
在台灣景觀池以放養黑天鵝居多,白天鵝非常少,也因此讓放養在台南都會公園的白羅曼鵝會被誤以為是「天鵝」。
雖然沒有天鵝的體態與尊貴,養在台南都會公園景觀池的白羅曼鵝的生活卻如天堂般,在藍天碧水綠色湖邊草的襯托下,白色的肉鵝仍顯優雅。游水倦了就上岸休息整理羽毛,餓了就啃草吃,不必擔心養肥了就要被宰,沒有天鵝的身價,宵小也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