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館成功復育 愛撒嬌眼斑鴨嘴燕魟

記者 姚崇仁/報導

位於屏東車城鄉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是國內復育海洋生物的重鎮,日前海生館團隊運用多年來照護生物的經驗,成功復育出5隻眼斑鴨嘴燕魟寶寶,而剛出生半個月的燕魟寶寶們,因為對海生館飼育員仍有戒心,目前暫時待在台灣水域館後場的適應池裡的,等到適應人工飼食環境後就會轉移大洋池展示缸,讓民眾一睹小燕魟向飼育員撒嬌討食的可愛模樣。

屏東海生館今年成功復育眼斑鴨嘴燕魟。 屏東海生館/提供

屏東海生館指出,眼斑鴨嘴燕魟因為有著像是鴨子嘴巴的吻部而得名,再加上背上布滿白色斑點及拖著細長的尾巴都是特色之一,雖然每一隻燕魟的外觀無太大差異,不過仔細觀察的話,就可以發現每隻身上的斑點分佈及數量皆不同,而剛出生的眼斑鴨嘴燕魟體長只有約30公分,不過成年後最大可達2到3公尺。至於眼斑鴨嘴燕魟的分佈主要以台灣西南海域、澎湖、東沙群島為主。

而眼斑鴨嘴燕魟不同於其他軟骨魚類,一般來說軟骨魚類都是在體內形成卵鞘後才排出體外,並將卵纏繞在海底植物或岩礁上,不過眼斑鴨嘴燕魟的受精卵會在母魟魚體內成形,漸漸形成胚胎後,由受精卵提供養份,持續地在母燕魟體內成長,就像是懷孕一樣,所以當母眼斑鴨嘴燕魟在體內形成胚胎後可以觀察到腹部隆起的樣子。

眼斑鴨嘴燕魟媽媽在懷孕時腹部隆起的模樣。屏東海生館/提供

海生館表示,眼斑鴨嘴燕魟喜歡吃硬殼的食物,如蝦蟹、貝類為主,然而一般人可能會認為體型龐大的魟魚會難以照料,但其實眼斑鴨嘴燕魟在飼育員眼中特別愛撒嬌,每當飼育員下水時,牠們就會像「討抱抱」一樣,主動游到飼育員身邊討食,不過牠們身體與尾部相接處具有毒刺,若不慎被刺到,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甚至死亡,因此飼育員在餵食時,都要特別小心以防遭刺傷。

至於新生的燕魟寶寶,由於目前還在台灣水域館後場的適應池熟悉環境當中,不會有主動索食的習性,這時飼育員會以文蛤來主動餵食燕魟寶寶,並偶爾投以其他種魚塊增加營養豐富化,讓牠們循序漸進地適應環境,甚至有助後續當需要檢查或醫療時,比較能夠接受飼育員的靠近而不會出現緊迫狀況,等到小燕魟們適應之後,就會和其他海生館內大部份的燕魟家族一起在大洋池中生活。

眼斑鴨嘴燕魟看到飼育員時會主動討食。屏東海生館/提供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