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也要防路殺 苗縣增設LED警示牌
記者 姚崇仁/報導
台灣現存唯一的原生貓科動物石虎,面臨到棲地被開發切割後,不得不冒險穿越道路移動到另一個棲地,因而導致「路殺」事件頻傳,對此苗栗縣作為國內石虎數量最多的縣市,除了設置「友善環境動物通道」給石虎安全的過馬路之外,近日更是架設2面LED警示牌,在入夜之後也能夠提醒駕駛人減緩車速,避免傷害到珍貴的石虎。
苗栗縣政府指出,苗栗縣是台灣石虎族群最大面積的棲地。但也是發生石虎路殺事件最多的縣市,尤其「苗29鄉道」近年來就發生過4起石虎路殺案例,因此被稱作是「殺手公路」,由此可見路殺的防治,對於石虎族群存續是至為關鍵的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因此除了在短時間內建設「苗29鄉道友善環境動物通道」,包括防護網、反光板、動物用木梯等設施外,為了完備苗29鄉道的友善動物設施,近期更架設2面與以往的告示牌不同的LED警示牌。
新的牌面設計是以一隻躲藏在「野生動物 出沒注意」字樣後方、微微露出頭部及部分前肢、尾巴及睜大眼睛的石虎,像是娓娓訴說想要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而在入夜之後,高度5公尺又閃閃發光的告示牌遠遠望去就像是守護野生動物的光明燈,也像直挺站立的衛兵在默默保護石虎,期許大家行車經過時能減緩車速在40公里以下,藉此降低石虎及其他野生動物穿越道路被路殺的風險。
縣府強調,根據去(107)年展開的「苗栗縣大尺度路殺風險評估」研究案期中報告,因應地方發展需求的道路建設是造成野生動物棲地破碎化的主因,而棲地的破碎化往往迫使野生動物因為繁殖、覓食及活動等需求而冒險穿越馬路,進而增加穿越道路時因為車輛直接或間接碰撞造成野生動物死亡,而且路殺事件除了造成野生動物的直接衝擊,也可能導致用路人因為閃避野生動物造成其生命財產上的損害,不管是對道路使用人或是野生動物都是嚴重威脅。
未來苗栗縣政府將會陸續將舊的警示牌更新,照亮野生動物也照亮大家的安全,同時也歡迎民眾行經新設置的LED警示牌時可以下車拍照打卡,向更多人宣傳苗栗縣有哪些路段要提高警覺避免撞到野生動物,同時也可以宣傳愛護野生動物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