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畢業!南安小黑熊要回家了

記者 陳璽安/報導

大家還記得去(2018)年7月在南安瀑布發現的小黑熊嗎?歷經9個月的照養及野化訓練,小熊已經準備好了,近期內將野放回花蓮野外棲地。負責小熊照養與野訓工作的屏科大副教授黃美秀則表示,十分感謝小熊收到這麼多民眾的關心與資源,而這樣對黑熊的關注也是前所未見的現象,南安小熊可說是山林給台灣人的禮物。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於今(23)日舉辦「小熊要為家」記者會,正式宣布南安小黑熊即將回到山林。陳璽安/攝

歷經9 個月 南安小黑熊終於要回家了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於今(23)日舉辦「小熊要為家」記者會,正式宣布,南安小黑熊即將回到山林了!去(2018)年7月,年僅4個月大、還未斷奶的小黑熊被人發現在花蓮南安瀑布附近獨自行動,在母熊久未出現的情況下,小熊活動力逐漸下降,花蓮林管處決定暫由人工照養,並於8月啟動野放訓練計畫,將小黑熊移送至特生中心;在小黑熊的身體狀況調養好以後,為了進一步讓牠學習野外生活所需的各種技能,專家團隊安排牠於12月入住特生中心的野訓場,接受野放訓練,如今,小黑熊已經必備所有野外生存的技能,即將回到山林,這也是全台首次野放野生台灣黑熊的案例

從人工照養到即將野放,小黑熊的回家之路並不容易,不僅有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與屏科大組成「台灣黑熊孤兒幼熊之收容野化訓練及重返森林」照養野訓團隊,也動用了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獸醫師團隊、特生中心的野放訓練場地與資源,而林務局各林管處也大動員,不斷蒐集台灣山林的當季植物果實,提供小黑熊作為食物。

小熊一共歷經6次健檢康檢查,圖為動物園獸醫師與專家組成的團隊為小黑熊健檢。林務局/提供

小熊回家動員許多公私人力,圖為林管處森林護管員採集食材。林務局/提供

公私協力 民間資源投入 小黑熊帶動山林保育

「小熊是山神給台灣的禮物。」屏科大副教授黃美秀更指出,照養小熊這9個月來,其收到來自民間的物資包裹數量高達七十幾件,可見民眾對小黑熊的關心,而南安小熊促進這麼多公私部門合作,還有這麼多民眾關心與資源投入,這是黃美秀研究黑熊23年來前所未見的現象,也是保育單位與公部門所樂見的。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張富美也表示,為了讓小黑熊回家,協會發起群眾募資,獲得2403名民眾支持,募集到四百多萬,小黑熊的粉絲專頁也有超過五萬名粉絲,這些都是民眾對小黑熊的關心與支持;台灣黑熊保育協會也用影片的方式,記錄了這9個月來各單位的協力與投入,該紀錄影像也在今(23)天致贈給林務局,做為日後教育宣導、推廣活動運用。

為了讓小熊返回野外後有一個安全的家,花蓮林管處與花蓮卓溪鄉當地部落合作,進行棲地巡護、野放地點評估、環境教育宣導與培力,台灣黑熊保育協會也深入部落舉辦二場小熊要回家的說明會,以獲在地的認同和支持,而在地居民與各地關心保育民眾都相當支持小黑熊回家,當地布農族長老也為小熊的未來進行祈福。

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長何成忠也代表當地三個部落出席記者會,何成忠表示,部落將小黑熊取名為「布妮(音譯)」,是「健康漂亮」的意思,部落的心願就是要讓小熊回家,回到祖靈的山林,部落也會在小黑熊回家後,禁止部落民眾去南安瀑布裡面,避免影響小熊。

為了讓小黑熊回家,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發起群眾募資,獲得2403名民眾支持,募集到四百多萬。翻攝自網路

黃美秀表示,小熊是山林給台灣人的禮物。圖為小熊在樹下玩枯木,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提供

回家不代表任務結束 黑熊協會擔心陷阱問題

小黑熊回家的日期暫定於近期,但還要依天候與各單位協調等其它因素而訂,屆時小黑熊將在3名獸醫師的陪同下,搭乘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提供的直升機前進山林。黃美秀表示,小黑熊已植入晶片、戴上耳標,也會配戴發報器,讓研究團隊可持續追蹤小黑熊的動向,確保牠在山林中平安無虞,而發報器是由德國製造進口,不會造成小熊行動或健康疑慮,並會在一年後自動脫落。黃美秀也向大眾表示,所有戴有耳標及發報器的黑熊都是研究單位追蹤的個體,若民眾在野外看到戴有發報器與耳標的黑熊,請立即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或是相關單位通報。

張富美與黃美秀也指出,小黑熊回家後,最令人擔心的就是山中人為陷阱的威脅,根據黃美秀的研究調查,台灣黑熊有半數四肢不全,斷掌斷趾的比例很高,也因此,小黑熊在野放前,也接受了全世界唯一的「陷阱趨避訓練」,希望小熊回到山林後,能對人為陷阱有所警戒;但張富美也指出,真的要確保小熊免於陷阱威脅,還有賴於立法以及加強執法來解決。

小黑熊已植入晶片、戴上耳標,也會配戴發報器,讓研究團隊可持續追蹤小黑熊的動向。陳璽安/攝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這是一個公私合作才完成的任務,感謝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台北市立動物園、特生中心、在地部落以及學術界的合作與協助;除了感謝,陳吉仲也趁機進行了政策宣導,其指出,過去林務局的野保經費不到六千萬,今(2019)年提高到一億兩千萬,將針對石虎、台灣黑熊等六種指標物種加強調查與保育。陳吉仲也強調,保育最重要的就是棲地的維護,如果動物的棲地被破壞、生態無法永續,代價還是會回到人類身上,因此在強調發大財、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忘記資源分配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林務局表示,小熊野放不代表工作就此結束,接下來衛星追蹤研究及棲地巡護等工作,都將接續進行,希望透過科學資料的累積,增進我們對台灣黑熊族群及其生態的瞭解。林務局同時呼籲民眾,遇見野生動物時,應謹記「愛牠就不要打擾牠」,讓小熊和其他野生動物都能安心回家。

野訓場小熊上樹。林務局/提供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