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與鯨豚擱淺統計 今年較往年多

記者 姚崇仁/報導

去(107)年4月成立的海洋保育署,主要負責國內海洋生態保育及海洋資源永續管理,而海保署也在昨(16)日公布今年1月到3月國內海龜及鯨豚通報救傷統計,鯨豚一共50起案例,海龜則是103起通報案件,兩者與過去3年第一季通報平均數量比較,數量都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未來海保署將針對造成擱淺數增加的原因加強保育工作。

海洋保育署公布第一季鯨豚與海龜擱淺通報案件統計,數量較往年增加。(圖為3月19日為中有大量塑膠垃圾的柯氏喙鯨) 資料照片 海保署/提供海洋保育署指出,為了讓民眾清楚了解台灣周遭海岸保育類海龜以及鯨豚通報救傷資訊,於是特別整理出今(108)年第一季1月到3月有被發現到擱淺狀況,在海龜的部分,全台一共有103隻海龜通報案件,其中82隻已經死亡,21隻為被野放或是收容,而在通報的海龜種類當中,以綠蠵龜的95隻最多,主要分布在新北市(22隻)、澎湖縣(20隻) 及台東縣(19隻)。

至於海龜的死因,有58隻因為死亡多日,身軀腐爛無法判斷死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19隻海龜是漁業誤捕,而且以流刺網誤捕13隻最多,另外還有遭廢棄漁網、漁線纏繞3隻,以及遭船隻撞擊導致背甲嚴重破碎2隻,顯示人類活動已衝擊到海龜生態。

3月19日在基隆岸際發現的死亡海龜胃中有廢棄漁線、漁網等人造物。 第二岸巡隊/提供

在鯨豚的部分,海保署表示,全台共有50隻通報案件,其中47隻死亡,只有3隻被發現時為活體,而擱淺種類最多的為全球僅剩千隻的江豚,有18隻之多,其次是瓶鼻海豚9隻,至於通報分布主要以離島的金門縣(7隻)、連江縣(6隻)、澎湖縣(6隻)為主,台灣本島則是彰化縣(5隻)最多,而較為特殊的鯨豚案例,包括2月14日剛出生的台灣白海豚擱淺以及3月15日擱淺柯氏喙鯨胃內發現較大量的塑膠垃圾外,其餘並無明顯的人為廢棄物累積,另外有4隻則是有漁業誤捕的跡象。

2月中發現到剛出生的台灣白海豚擱淺。 資料照片 海保署/提供海保署表示,第一季通報數字與去年比較的話,海龜多出43隻,鯨豚則減少18隻,若是與過去三年(105至107年)第一季通報平均數量比較,海龜則是多出40隻,鯨豚也多出9隻,海龜與鯨豚擱淺數量都有增加的趨勢,對此海保署將持續與相關專家團體合作,了解通報救傷個體的原因及樣態分析。

海保署也強調,由於通報的海龜當中大約有20%是受漁業活動造成死傷,因此目前會先針對已知的人為衝擊進行保育工作,與海巡署、漁業及航港主管機關連繫合作,加強取締網具類漁船於近岸違規捕撈、宣導漁民切勿丟棄漁網,避免海龜或鯨豚纏繞,誤捕時也應設法安全釋放,同時船舶航行至水淺區時也要減速避免傷及鯨豚與海龜,共同來維護海洋生態。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