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北市動物園:若遇戰爭 瀕危程度決定出逃順序

(中央社記者陳昱婷報導)

原文連結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爆發軍事衝突,動物園的動物也受害;前身時期曾經歷戰爭劫難的的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如果戰火侵襲,首要考量人員安全,接著以動物瀕危程度決定出逃順序。

烏克蘭受戰火肆虐,動物也成為受害者。基輔動物園的亞洲象驚恐不安,須施打鎮定劑;斑馬被砲彈聲嚇得直衝圍欄,只得關在室內;狐猴媽媽甚至拋棄新生兒,差點害死寶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台北市立動物園前身圓山動物園擔心籠舍遭空襲損毀,猛獸會逃出傷人,也曾處死熊、獅、虎、豹及猩猩等動物。

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告訴中央社記者,台灣是海島,萬一發生戰爭,不像烏克蘭可透過陸運調度動物到他國,海運、空運恐怕都行不通。

台北市立動物園不含昆蟲、部分魚類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收容救傷計畫動物,目前約400種、上千隻動物,小到體長不到5公分的台北赤蛙、箭毒蛙,大到重達上百公斤的大貓熊、亞洲象,且不乏肉食性孟加拉虎、花豹等猛獸。

曹先紹說,如果戰火侵襲,本土動物與昆蟲疏散較簡單,直接野放,小型動物也許可跟著逃難人潮離開,但大型動物與猛獸待在原地可能是相對較好的選擇,且站在動物福利角度看,即使不願意,人道處理仍是不得已的選項之一。

曹先紹表示,面對不同狀況,不同動物會有很多因應方式,即便平時再多兵推演練,最終只能見招拆招,依當下情況決定相對合理方法。首要考量人員安全,接著盤點存糧,以物種瀕危程度決定出逃順序,能走一隻是一隻。

兼任世界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WAZA)理事的曹先紹說,WAZA及歐洲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EAZA)等國際組織已在討論並提出戰爭應對方法,但各動物園地理位置、照養動物甚至戰爭情境都不同,實務做法恐怕無法有通用版本。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理事長李朝全表示,戰爭情境應納入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展演單位平時就要有緊急狀況應變機制,包含留守保育員、獸醫師等照養團隊,及運送動物相關醫療團隊、重機具廠商等聯絡方式,平時準備存糧、飲水與備用電力。

李朝全說,戰爭時期請求國際援助恐怕較困難,南、北部動物園應建立互相支援網絡,優先調度瀕危物種,而台北市立動物園是全台最大動物園,預期將負擔較重責任。

前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無黨籍台北市議員楊靜宇說,動物搬遷、撤離與安置都不容易,長頸鹿、大象等大型動物還要麻醉等前期作業,原地安全避難應是最佳選擇,避免在路途上受戰火波及,或動物因緊迫影響健康,且台灣這麼小,去別的地方不見得安全。

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