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玉山連3起路殺 動保人士建議配合動物繁衍作息管制山林
公視新聞網 楊旻峰 彭煥羣 / 南投報導
山羌口吐鮮血倒臥在地,還有被列為世界近危鳥類的帝雉也命喪路邊,10月8日、9日兩天,玉山塔塔加園區傳出3起野生動物路殺事件。玉管處表示,10月的確是每年路殺的高峰期。
玉山管理處副處長盧淑妃表示,以整年度來講,10月一直是路殺一個高峰期,因為就是幼獸長大了,可能活動區域擴大,造成的路殺事件。從石虎棲地、到中海拔公路,路殺問題始終困擾著所有主管機關與保育團體,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表示,想要減少路殺,除了降低行車速度、設立告示牌、設置生態廊道以外,減少餵食行為至關重要。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理事長李朝全表示:「像帝雉,有時候一般喜歡攝影的,就故意去餵, 或者一般人餵養,然後再來照相,這地點,都會屬於比較接近公路的地點,它好拍攝,但是也造成路殺,因為牠有食物的話,會往那邊來。」
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全球管制進入山林措施,讓野生動物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德恩認為,路殺跟著山林解禁與否呈現正相關的波動,是值得人類反思的警訊。
林德恩說:「疫情爆發之後,路殺這件事情數字跟著往下掉,疫情趨緩之後,路殺的量就又跟隨一起上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警訊,跟生態之間、野生動物生物之間,其實是息息相關的。」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建議主管機關,入冬前動物會積存糧食,每年可在此時管制山林進出,減少路殺、也讓動物藉此繁衍。玉管處則表示,近期會和公路總局會勘,找出避免路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