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猴害 不如營造"友善動物果園"!

/ 瑭芯(台灣動物新聞網志工記者)

近日有關台灣獼猴的報導,都繞著「開放獵殺獼猴 動保團體批國際笑話」的議題打轉。事實上,探究人猴衝突應聚焦於我們對待野生動物的觀念和態度。那麼這些年來,關於野生動物的「生態教育」我們到底做了什麼呢

上山運動也要帶彈弓防猴擾 (林美吟/提供), 柴山登山口下的攤販更是必備防猴BB槍。  瑭芯/攝

當我們使用錯誤的方式與野生動物相處時,自然讓人猴關係每況愈下。其實大部分的獼猴並不敢對人攻擊,因為牠們並不了解人類行為代表什麼意義,但為了保護同伴牠們往往只好選擇防衛。我們必須了解與野生動物相處的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尊重」及「平等看待」,不因我們身為人而比較高等,也不因牠們是動物而比較低下

有如好奇小朋友的壽山可愛小幼猴。  包惠玲/提供

103年12月29日在中山大學舉行的「推動原鄉參與猴害防治技術開發先期規劃計畫」台灣獼猴防治公民會議裡,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生林美吟以學生公民參與觀點提出看法:「認為獼猴與農民衝突並不是無解,營造出互利共生的關係才是當務之急,而不是消滅、移除野生動物。應該往友善動物果園、生態農場的方向發展。」

以目前政府官方所統計的果園損害評估,是以估算的方式提出數據。對於主要遭獼猴損害的季節、損害的果樹品種、及果園所在位置,皆是必須納入評估的重要參考。

中山大學博士生林美吟帶團講解台灣獼猴生態習性      瑭芯/攝

林美吟認為這些農民可以由政府補助經費轉型為「友善動物觀光果園」。納入生態旅遊的一環,並教育農民如何以不傷害性的方法防止獼猴摘取經濟性的作物

友善動物觀光果園可以雲林的棋盤厝ㄟ猴子柳丁為例,就將農民眼中的猴害塑造成猴子代言柳丁,成功行銷         台灣獼猴吃著友善農法的「猴子柳丁」。  蔡錫雯/提供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