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心之名 被遺忘的動物福利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去年底,立法院針對《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進行朝野協商,達成公立收容所零安樂死的共識,預定修法通過後兩年實施,消息傳出後,贊成與反對的聲音參半,反對者的疑慮,正是收容動物的福利將會受到影響,這點可以從向來都是「零安樂」的民間收容單位看出端倪──大眾會要求公立收容所要控制動物收容量、環境整潔、照顧人員數量,回過頭來看民間收容所的動物福利,同樣需要大眾關心!

雖然農委會宣布認養率連年提升,其實很大一部份流浪動物是由愛心人士接手。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提供

台灣民眾愛護動物意識逐漸提升,但是流浪動物的數量卻沒有顯著漸少,導致民間收容所、愛心狗園越來越多,其中不少是超量收容,造成照顧者與動物生活品質低落,有人認為這些愛心人士濫情、活該,也有人認為他們承擔了社會共業,不該被奚落。

不論如何,這些收容場所確實承載了大量的生命,對於公立收容所,民眾可以監督、抗議,以輿論壓力使政府改善收容動物的生活品質,但對於資源不足的民間單位,大眾的同情或責怪並不會讓收容動物的生活有所改善,牠們需要的是起而行的實質幫助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的「寵物食物銀行」,提供資源不足的立案民間收容所申請飼料補助。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提供

已經有團體看到了這些「動保弱勢」的困境,主動分配資源,例如提供飼料給立案民間收容所的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寵物食物銀行」、提拱飼料給愛心狗園的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貓狗聯合勸募」,但不少愛心狗園的收容環境是連有心協助的動保團體或官方單位都難以觸及的領域

曾繞巡全台走訪過不少愛心狗園的動保志工凌均表示,雖然許多民眾都知道愛心狗園缺乏資源,但想要捐款幫助時,又會擔心遇上裝可憐、利用動物斂財的「黑心狗園」,因此她一旦確認是優質狗園,就會幫助推廣。凌均說,雖然以她個人之力無法走進所有的狗園,但根據過往經驗,黑心狗園通常不准許任何人接近、參觀,也不開放志工幫忙。

2010年時一位愛心媽媽意外過世,留下了200多隻皮膚狀況極差的狗,環境惡劣的狗園同時也被揭露。 取自網路

由此看來,弱勢收容單位即使能提供動物食物和「生存空間」的基本維生條件,但整理環境、洗狗、遛狗等,對人力和資源不足的他們來說,都是難事;有些場地甚至將動物終其一身都關在籠中,令重視動物福利的人難以忍受。因此一般民眾如果想要更進一步的幫助動物們,實際進入收容場所當志工,提供實質幫助的確是好選擇,以避免更多的「收籠所」產生,此外,協助已經存在的劣質收容場所改善環境也同樣重要。

《動物保護法》規定飼主必須提供動物適當的食物、飲水與充足的活動空間,並且注意動物生活環境的安全、遮蔽、通風、光照、溫度與清潔,就算是以愛心收容動物,也不能忽視給生命該有的尊嚴,在全民緊盯公立收容所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多關心民間收容所的收容品質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