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象龜惹爭議 北美館:早已改善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台北市立美術館2014台北雙年展作品〈我的烏龜導師〉使用活體蘇卡達象龜展示,遭到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抗議「動物生活環境不符合國際飼養標準、展覽不具教育或藝術意義」,這也是北美館近年來第二次展出活體動物而遭到非議,不過北美館方澄清,展出初期動保團體來函抗議後,「烏龜導師」就幾乎不待在展場內,而且還在工作人員的照顧下胖了5公斤。

〈我的烏龜導師〉展區內環境單調,TSPCA曾建議北美館使用象龜模型來代替活體象龜,遭到館方拒絕。 /匿名提供

〈我的烏龜導師〉是日本藝術家島袋道浩(Shimabuku)的作品,在展場中由木板搭起的白色圍欄內,有一隻蘇卡達象龜緩慢爬動,藝術家認為可以從觀看烏龜生活的過程中,學習到智慧與哲理,他希望藉由作品啟發人們經常停下來思考、駐足觀察日常之物。

展場中除了圍欄中央的保溫燈外,蘇卡達象龜的生活環境單調,只有一小處休憩空間舖有墊料,TSPCA表示,自2014台北雙年展9月開展以來,已接獲多位民眾投訴此創作,經過調查後,發現北美館對象龜的生活環境與照顧並未達到國際蘇卡達象龜物種飼養標準,於是發文提供北美館正確的飼養環境資料並且要求館方改善,但在長達3個月的溝通後,館方還是以清潔不便、產生異味及民眾投訴觀感不佳等理由,只在象龜休憩處放上少量墊料,忽視動物福利。

北美館表示象龜並不是整天待在展場中,並且已在動保團體要求下於展示板增加蘇卡達象龜資訊。 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對於TSPCA的指控,北美館公關林忠憲回應,在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於展覽初期來信告知展覽空間不符合動物福利後,「烏龜導師」其實就很少待在展場內了,改成視天候狀況在北美館的半戶外露臺活動,展場內並有立牌標示「正在日光浴~烏龜導師不在家!」,接近閉館時間才會回到展區內,此時工作人員也會將立牌翻面,改為蘇卡達象龜資訊。

象龜的照料由北美館方派專人負責,白天大多時間都待在約80坪大的半戶外露臺曬太陽、泡水及進食,3個月來象龜還從原有的21公斤增重為26公斤。 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忠憲表示,展出的象龜是鄰近北美館的「水手兩棲爬蟲館」所提供的人工飼養繁殖龜,爬蟲館的工作人員一周會來檢查2次、聖地牙哥動物醫院李安琪獸醫師也會每周赴北美館查看象龜狀況,隨時給予專業建議,期間台北市動保處、台北市立動物園也來查看過象龜情形,皆認為象龜的健康狀態十分良好。

林忠憲說明,其實為了避免爭議,北美館早〈我的烏龜導師〉展出之前,就已預先諮詢相關動物保護單位及獸醫師,盡可能做足萬全準備,以確保烏龜的健康,在國際上使用活體動物進行藝術創作的例子所在多有,展出方的責任應該在於確保動物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之下展出。台北雙年展將於2015年1月4日結束,屆時象龜會歸還原飼主水手兩棲爬蟲館。

將活體動物引入藝術領域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不過道德爭議始終存在,北美館此次雖在遭到抗議後盡力照顧動物,卻還是免不了爭議,館方於2013年展出〈我叫小黑〉時也曾遭受批評,藝術作品的好壞雖然不能單純依憑道德判定,但在人們越來越關注動物福利的時代,使用活體動物的必要性,不論是藝術家還是展覽方都需要謹慎思考。

台灣藝術家朱駿騰作品〈我叫小黑〉。 取自網路

在2013年初時,北美館也曾因展出藝術家朱駿騰作品〈我叫小黑〉而飽受批評,該作品將一隻受過說話訓練的台灣原生種八哥「小黑」置於鳥籠中,以8支喇叭環繞,並且每天連續8小時撥放以26種語言錄製的「我的名字叫小黑」,來探討台灣的認同問題。

所屬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